史上最难618,只有京东还在蹦跶

史上最难618,只有京东还在蹦跶
文章图片
文守一
如果不是和朋友聊起 , 我还真不知道 , 今年的618已经结束了 。
虽然早就对这些购物节不感冒 , 但往年不管是618还是双11 , 多少也会买点东西 , 因为多少能便宜点 。
今年真是一样都没买 。 原因很简单 , 小区此前出现病例 , 快递只能到小区门外自取 , 所以最近都是能不网购就不网购 。
不知道我这情况是否有普遍性 , 可今年618整体确实静悄悄 。 节后的战报 , 几大平台中 , 只有京东公布了具体销售额 , 3793亿元 , 同比增长10.3% 。
01
史上最难618,只有京东还在蹦跶
文章图片
要说京东已是电商平台的最大赢家 , 恐怕也不客观 。 据第三方星图数据显示 , 今年618期间综合电商销售额总额为5826亿元 , 排名前三的仍是天猫、京东、拼多多 。
不过对比星图去年发布的618数据 , 总额为5784.8亿元 , 今年整体的上涨幅度确实不大 。 如果京东是同比增长10.3% , 其他两家至少涨幅是下跌比较大的 。
史上最难618,只有京东还在蹦跶】这个大趋势应该并不令人意外 。 购物节这些年在高光之后 , 影响本就处于持续衰减的状态 。 节日太多 , 网民的注意力和钱包早就不够用了 。
就看百度搜索指数 , 618的热度巅峰是在2017年 , 此后缓慢下滑 。 今年的热度甚至低于2014年的峰值水平 。
除了主观兴趣之外 , 持续几年疫情导致的客观经济形势 , 也进一步削弱了消费意愿 。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去年10月发布的调查报道 ,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1% , 而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0.8% 。
在常态防疫还在持续的情况下 , 居民对未来收入没有信心 , 安全感受挫 , 是不太可能有什么“报复性消费”的 。 “报复性储蓄” , 才更符合普通人的常识逻辑 。
再从商家的角度看 , 也只有对未来发展具有足够的信心 , 才会配合平台搞各种大促销 , 通过让利来积累客户 。 而目前的情况 , 很多中小品牌商家 , 都没有太多的热情 , 投入到传统的618营销大战 。
而平台前几年轰轰烈烈的销售数据比赛 , 所收获的社会口碑 , 不全然是正面 。 网店越火爆 , 打击实体经济的质疑声也越高 。 对平台的垄断质疑 , 也和平台在各种购物节的“二选一”等政策不无关系 。 综合因素作用之下 , 平台现在自然会倾向于闷声低调 。
02
各大网购平台的低调 , 从近几次购物节的战报也可略窥一二 。
天猫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公布具体成交额 , 今年把宣传重点放在了重点品类和物流、售后等非销售环节 。
拼多多披露的“618”销售数据则强调 , 家电品牌在今年的战绩再创新高 , 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 。
新近崛起的抖音电商、快手电商 , 同样没有透露具体销售额 , 普遍强调的是直播总时长、品牌商家的GMV增长等等 。
只有京东 , 还是相对高调直白地公布了3793亿元的骄人战绩 。
史上最难618,只有京东还在蹦跶
文章图片
京东的“特立独行” , 首先当然不排除新当家人的个性因素 。 徐雷全面接手京东掌门人位置后 , 这是第一个重大购物节 。 京东第一季度的财报不及预期 , 此时的徐雷应该需要一个亮眼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
而在不久前上海被封控期间 , 一段广泛流传的聊天记录 , 也充分证明徐雷比较鲜明的个性 。 “有力使不出 , 这种感觉很难受”、“这段时间我憋得都快抑郁了”……经历过这样的情绪之后 , 这次618的表现 , 对他可能是一个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