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不掰?措施有哪些?

农谚云:“左一跷蜂毒腰间盘突出专用,右一跷,一亩地,千二苗 。”说的就是玉米,原来种豹龟结石的高产玉米粗秸秆玉米现在不种了,而现在的玉米品种则多不胜数,一棵秸秆上是只结一到两个棒,大部分成熟的只有一个棒 。

玉米丫子不掰?措施有哪些?

文章插图
“棒子”要掰?雄穗可掰?【玉米丫子不掰?措施有哪些?】不同品种均有各自的适宜密度,稀植大穗型品种一般在3000~3500株/亩,中大穗型品种3700株左右/亩,紧凑型品种一般4000株左右/亩为适宜 。
在这样的密度下分蘖过多,也就是俗称的长丫子,就意味着光照、水分、养分资源的争夺,那玉米丫子应不应该掰?而与这一现象类似的就是一株玉米多结了几个棒子应不应该掰?以及玉米田里多余的顶部雄穗应不应该掰?
1、玉米丫子应不应该掰?
不应该!
地里春玉米,根部长分叉,分蘖过多,也就是俗称的长丫子,应不应该掰掉,有不少的争议!
玉米分蘖现象
玉米丫子产生的原因
其实刨除种子和天气雨水这些因素,的原因是因为养分过多,也就是氮肥(尿素)用多了,现在大家都追肥,追肥时期都可劲上尿素,尿素效果还来的快 。
可是玉米不会说话啊,不像你人喝酒,你喝多了,还知道吐去呢,吐完了你舒服了,可是玉米没长嘴,你一个劲喂玉米就只能吃,吃多了还吐不出来 。
怎么办?玉米也有招,就是分个老二出来,也就是丫子,把多余的养分先放到丫子里面,这样就把多余的养分分流了 。
丫子的好处
1、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 。
研究表明: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增加了根系数 。
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
3、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
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
4、削除顶端优势 。
凡是丫子多的玉米主茎形态上都是矮粗胖,丫子越多,主茎旺长的可能性就越小 。植株矮粗胖才是丰产的标志!
5、生殖要素的回流 。
丫子在玉米抽雄后会逐渐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产物、生殖要素会回流到主茎,为玉米成熟提供养分 。
丫子增加了玉米整体的叶面积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掰丫子的坏处
掰除丫子是对植株的一种伤害,在植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真菌感染的几率会加大 。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告诉大家,不用掰,这个老二(丫子)的作用就是替主茎保留养分的,等到主茎养分不够的时候,丫子再把养分回流到主茎,丫子也就枯萎了,所以你掰的不是丫子,是把养分都扔掉了 。
那有的人说了,有的丫子不这样啊,到秋天还接棒呢 。
的确有这种情况,人还分大公无私和自私的呢,玉米丫子也有,有的丫子说了,我凭啥把养分给你啊,我还想结个玉米棒子呢,就是不给,这样的丫子到秋天会结出个小玉米棒,但是里面基本没啥籽粒,是空棒 。
而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所以对你的玉米主茎基本没有啥影响 。所以你的玉米长丫子了不用费那劲去掰,就让他自生自灭去吧 。
2、多结的棒子应不应该掰?
应该!
大家在种植玉米的时候是不是也曾发现过,有些地块的玉米个头不高,但一株上在同一穗位结出3-4个小棒子,这是什么原因?
玉米多棒现象
玉米多结棒子的原因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雷家军介绍,这种多棒玉米与水肥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 。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教授史振声说,虽然一般玉米会结两个棒左右,但这种多棒玉米也属于正常 。
有一些特殊的玉米品种,具有多棒的特点 。此外,还与环境有关,如果营养和光照都非常充分,结棒数量会有所增多 。但在这些玉米棒里,大概只有上面的两三个棒能够长成 。
史教授介绍,现在市场上普遍卖的玉米种子,多是杂交品种,很难种出多棒玉米 。民间有的传统农民却保存了一些特殊品种的种子 。
“每种特性都由多个基因控制,通过长期的连续选择,就能累积、纯化带有这种特性的基因,培育出多棒、大棒、高杆、矮秆等特性的玉米品种,而且这种玉米所结出的玉米棒在适当的环境下都能长成 。”
据了解,除黄奇药材功效与作用了是因为品种特性和光温水肥的区别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植株本身发生了基因突变 。
玉米发生返祖之后,结棒数量大大增加
多余棒子应不应该掰?
杂交玉米品种多数是单果穗品种,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吐丝较晚,不能受精结实,却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摘除无效果穗集养分供给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质,还可以促进早熟 。
3、顶部雄穗应不应该掰?
应该!
在玉米种植中,也有玉米要不要去雄的疑惑,而在玉米种植中有些农户会给玉米去雄,但玉米为何要去雄?玉米去雄削顶的方法有哪些呢?
玉米隔行去雄
玉米为啥要去雄?
玉米去雄就是指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去掉顶部雄穗 。
玉米去雄可以将雄穗所消耗的养分、水分转供雌穗的生长发育,可使果穗增长,穗粒数和粒重增加,秃顶减轻,去雄能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在玉米螟、蚜虫严重的地区,拔除雄穗可减轻虫害 。
玉米雄花花穗
玉米去雄的的好处
1、 增产机理明晰 。
通过去雄后,可使植株吸收和制造的有效养分源源不断的向籽粒输送,从而减少了雄穗因呼吸消耗大量养分,达到减少花而不实、增加粒重和提高单产的目的 。
2、 植株变矮,有利增加密度 。
去雄后比未去雄玉米降低高度25-30公分,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达到以密增产 。
3、 花期相遇好,结实率提高 。
去雄后,由于改善了植株生态条件和养分输送方向,比未去雄玉米雌穗提早抽丝2-3天,花期相遇好,授粉充足,有效克服花而不实 。同时降低空杆率3-5%,提早成熟3-5天 。
4、 减少螟虫危害 。
玉米螟常聚集在大喇叭口内取食,先啃食雄穗,降低花粉制造量,其次是产卵,孵化后残食其它部位 。通过去雄后,可将害虫一起随着拔掉,带出田外处理,从而降低了转移危害机率 。
5、 投工少,成本低 。
去雄简单易行,男女老少均可操作,一般去雄2-3次,每亩仅用工1个左右 。
玉米去雄机
玉米怎么去雄,技巧有哪些?
去雄的时间以抽雄未散粉前进行为宜,过早容易损伤1、2片顶叶,过晚已散粉,降低去雄作用 。
去雄宜在晴天10-15时进行,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 。阴雨连绵天气不宜去雄 。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三分之一 。山地、坡地或迎风面的两行不宜去雄 。
1、 隔行去雄 。
对吐露的雄穗,每两行去掉一行,但不能去边行,不能带叶,否则会对授粉和吸收制造养分形成影响,降低产量 。
当全田雌穗花丝(雌蕊)由青黄转为红色时进行彻底去雄,以达到通风透光,增加产量和提早成熟的目的,一般需进行2-3次 。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在人少地多的农户不宜推广应用,防止加大劳动量,得不偿失 。
2、 全田一次去雄 。
当整个田块雌穗花丝由青黄转红或深红色时,应组织人力及时彻底去雄,同样不能带叶,以改善田间通透条件,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 。
但存在问题是时间较难掌握,应用不好易对授粉不利,影响产量 。优点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很适合于人少地多农户应用 。
3、 消灭虫害,减少虫源 。
不论采取何种去雄方法,必须将所去雄穗及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玉米螟虫源(雄穗是玉米螟主要危害和产卵场所),统一集中处理 。
4、 消除思想顾虑,做到及时过硬 。
据测验,一个正常发育的玉米雄穗,有效花粉粒可达3000-5000万个,可满足5-8亩单产1000公斤以上的花粉量,完全不必担心花粉量不足 。
5、隔行去雄 。
必须在雄穗露出雹叶时拔除,一般分2-3次完成,一次全部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