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瞄准美团,京东外卖能翻起多大浪花?( 二 )


“提升运营效率 , 聚焦主业 , 强调投入比”是京东新掌门徐雷上任以来反复强调的策略 。 不同于刘强东的大胆冒进 , 徐雷的目标是追求稳定的盈利 , 靠“省”来提升效益 。
将已经驶出五环外的船头扭转向五环内的本地生活 , 才能更贴近京东的核心优势 , 万亿级的本地生活业务市场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 据报道 , 同城业务是今年京东零售的四大重要业务方向之一 , 与供应链大中台、全渠道和搜索推荐并列 , 被京东内部员工称作“四大必赢之战” 。
去年双11前夕 , 京东App“附近”频道上线 , 从页面布局和服务内容来看 , “附近”频道与美团App界面也存在较高相似度;今年3月 , 京东又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 将原京东零售全渠道到家业务部和技术与数据中心全渠道生态部的部分职能整合新成立了同城购业务部 , 释放出明显的加码同城业务信号 。
因此 , 无论是从京东层面的战略收缩 , 还是徐雷层面的稳定盈利需要 , 亦或是五环内的电商优势而言 , 京东转向本地生活都有一定的道理 。
02为什么从外卖入手?
首先要明确一点 , 外卖本身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 。
从美团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 , 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462.69亿元 , 其中 , 餐饮外卖营收达241.57亿元 , 同比增长17.41% , 占美团总营收的52.21%;经营亏损55.84亿元 , 亏损同比扩大了17.1% 。
外卖业务营收虽高 , 但利润却不怎么吸引人 , 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仅仅只有6.5% 。
更令人头疼的是 , 外卖平台的商业逻辑 , 在于平台维护好商家、用户、骑手这个三边效应的平衡 , 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 商家抱怨平台抽成越来越多、用户抱怨外卖越来越贵、骑手抱怨赚得越来越少 , 外卖平台似乎成了各方口诛笔伐的对象 。
但即便如此鸡肋 , 京东还是下决心要这片浑水 , 为何?
作为本地生活的重要细分业务 , 外卖这片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 , 预计2022年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417.4亿元 。 报告还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 , 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4亿人 , 较2020年12月增加1.25亿人 , 占网民整体的52.7% 。
更重要的是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京东布局外卖意在“围魏救赵” , 采用滴滴的方式来牵制劲敌美团 。
作为无边界理念的代表性选手 , 2021年美团又将业务开展到了京东的地盘 。 美团的闪购业务让京东隐约感受到了威胁 , 2022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 , 美团闪购的订单量和 GTV(总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了近70%和80%以上 , 在整个2021年 , 与美团闪购合作的数码3C品牌数量同比增长两倍多 , 美团外卖上的数码类品牌门店近万家 , 覆盖全国299个城市 。
截至目前 , 美团闪购已经与小米、华为、VIVO、SAMSUNG三星等品牌达成合作 。 从合作品牌类型来看 , 在数码领域的覆盖范围甚广 , 美团闪购半小时、一小时配送与京东当日达、次日达的SKU有不少重合之处 。
因此 , 京东以外卖来攻其不得不救 , 也就顺理成章了 。
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 , 2017年 , 在美团入局网约车时 , 程维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 就针对性地推出滴滴外卖直接挑战美团 , 仅仅入局10个月就烧掉了10亿元 , 最终不得不关停了事 。 这一失败至少说明 , 以外卖牵制美团似乎并不明智 。
如果沿此思路 , 京东也将陷入同样的境地——业务投入和低利润率将带来巨额亏损 , 以此来攻击霸主美团 , 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 , 投入过小则无法起到牵制的作用 , 投入过大又与徐雷“省”与盈利的目标自相矛盾 , 且效果也无法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