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中视频进阶,加码大屏能否让行业打破“屏”壁?( 三 )


“随着客厅经济逐步复苏 , 以及OPTV\\OTT终端规模的高速增长 , 大屏市场将有望形成一个价值巨大的流量风口 。 ”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
02 如何打破行业生态流通壁垒 在任利锋看来 , 适合大中小屏的中视频 , 不仅不是在夹缝中生存 , 也不是伪概念 , 而是一种1-30分钟时长下的内容形态 , “包括同行 , 这些说法都把中视频理解小了 。 ”
为证明中视频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 任利锋举例说明了一些大家从小就在电视机里看的内容时长 , 分别是《动物世界》、《今日说法》、《我爱我家》、《猫和老鼠》等 , 恰好是1-30分钟 。 这表明 , 中视频市场已经在电视上存在了非常久 , 是用户非常习惯的内容时长 。

一些研究数据 , 证明了中视频受众面 , 从年龄到地域的广泛性 。 《中视频营销趋势白皮书》显示 , 经常观看中视频用户中 , 40岁以下用户占比七成以上 , 其中25-40岁的中坚年龄层用户占比最多 , 达到65.9% , 同时 , 用户集中分布于二三线城市 。
这与CMS发布的《2020智能电视大屏收视洞察研究报告》相吻合——根据报告 , 大屏用户群体中 , 中青年仍为收视主力 , 儿童和银发族增长较快 。 其中 , OTT保留高价值人群渗透优势同时 , 稳固圈定年轻高知群体 。 IPTV区域化发展特征鲜明 , 低线级城市、西部及华中地区收视规模提升明显 。
从内容形态来看 , 受众观看中视频动机包括:获取轻量级知识、获取话题谈资、追逐潮流/趋势 , 帮助消费决策参考以及拓展视野等 , 符合大屏用户观看趋势 。

或许 , 这可以解释 , 李永乐老师的最多观看量为何来自电视 。 任利锋则认为 , 更多中视频创作人 , 也应该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数据显示 , 仅过去一个月 , 在鲜时光TV中 , 内容播放量超过1000万的创作者有1539位 , 超过100万的有8925位 。
不过 , 想让中视频更大想象空间变成现实 , 还必须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打破行业大小屏之间的流通壁垒 。
在多屏时代 , 虽然PC、Pad、手机、电视等等大小屏幕成为标配 , 但行业却存在传统“屏”蔽的现象——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 , 多屏智能终端间的互联互通 , 共同为用户打造无缝切换的使用体验 , 已逐渐不是问题 。
另一些壁垒还包括:跨屏应用不够丰富、投屏卡顿、音画不同步 , 以及不同设备间难以传输等等 。 这些 , 都让“多屏连接”难以发挥真正的效力 。
所谓“多屏连接” , 是指大小屏幕各有其用 , 但在连接互动时 , 顺畅、简单而且高效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比尔?盖茨所著的《未来之路》出版时候 , “多屏连接”便是一个热门词汇 。
多年过去 , 尽管微软、谷歌、三星、苹果、阿里等国内外IT巨头都对“多屏连接”垂涎已久 , 但国内外巨头们仍在这条路上徘徊和探索 , 未真正打破大小屏之间坚固的壁垒 。
比如 , 苹果开放了TV版APP store , 可以在 TV上下载安装App Store上的APP , 让手机、电视内容不断趋近 。 但问题是 , 手机和TV , 都必须基于苹果产品 。
2013年 , 谷歌发布了一款35美元的“电视棒”产品 , 插到电视后可以在电视屏幕上查看手机或平板上内容 。 但观察人士表示 , 这种连接过于依赖屏幕之外的设备 , 如同用一条锁链将两个屏幕硬生生连接在一起 。
巨头们的频频试水 , 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多屏连接”会成为未来内容呈现方式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于中视频赛道而言 , 能否打破大小屏幕之间的行业壁垒 , 将是边界能否扩大关键 。

在任利锋看来 , 打破行业壁垒一个重要方式 , 是加强与各大厂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