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三 )


无独有偶,小马智行也在同一年相继宣布完成了价值1.12亿美元的A轮融资和价值1.02亿美元的A+轮融资,融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晨兴资本、IDG资本和普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出租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文章插图
小马智行融资信息,图源企查查
在资本的助推下,这些公司对于Robotaxi业务的落地进行推进。
2018年2月,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落地了中国首支常态化试运行的自动驾驶车队,四个月后,成为首个获得北京市T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公司,并在同年发布PonyPilot自动驾驶移动出行项目。
来到2019年,先是文远知行宣布与华南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广州公交集团旗下的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文远粤行WeRide RoboTaxi”,并在当年11月落地上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启试运营服务。
百度Apollo紧随其后,在同年9月宣布在长沙开启Robotaxi的试运营,彼时长沙市民就可申请体验,由首批45辆Apollo与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的“红旗EV”Robotaxi车队服务。
在这场Robotaxi落地的竞速赛中,滴滴在去年6月底才开始在上海试运营,用户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中申请体验。虽然看似落后了,但在今年4月初发布了全球首支自动驾驶连续5小时无接管视频,还是证明了出行行业“一哥”的实力。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百度和滴滴这样的科技企业,还是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在Robotaxi落地方面已是遍地开花。
据中信建投统计资料显示,滴滴目前在北京、上海、苏州、合肥四个城市已完成对Robotaxi服务的覆盖;百度Apollo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还在广州、长沙和沧州实现Robotaxi服务覆盖,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接待乘客40多万人次,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过1400万公里。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服务,同样也在广州等一二线城市实现了落地运营。
出租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文章插图
文远知行(左)和小马智行Robotaxi,图源各家官微
虽然在落地速度上,各企业或快或慢,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实现商业化的落地。
3、Robotaxi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好解法吗?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周末,你选择去距离你家几公里之外的朋友家做客,这时你可以拿出手机来预约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当你一切准备好出门后,所预约的车辆已经停在楼下等待。
当你坐上车在交互屏幕中选择开启行程后,驾驶就可以交给车辆,在刷了十多分钟手机后目的地也已到达,在你下车后费用自动扣除,本单行程就此结束,自动驾驶出租车驶离去服务下一位乘客。
以上这个场景,或许并不陌生,它和现在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网约车服务相类似,只不过提供服务的车辆不再是由司机驾驶的车辆,而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断和决策的Robotaxi。
这也就是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雏形,而这一步已有公司开始了尝试。
早在2018年12月,Waymo就在美国加州凤凰城正式推出了自动驾驶商业叫车服务Waymo One,成为全球Robotaxi商业化运用的开端,也让诸多自动驾驶公司看到了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
出租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文章插图
正在运营的Waymo One,图源Waymo官网
“任何一家科技或自动驾驶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选择布局Robotaxi业务,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商业化落地,以至实现业务盈利的目标。”某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市场负责人刘雯对连线出行表示。
Waymo虽然率先开启了Robotaxi商业化运营,但事实证明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