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

近日 , 中科院金属所的科研团队发明出一种新型光电探测器-光控二极管 , 它具有全新的信号行为 , 即在光照下器件可由不导电的“全关态” , 转变为只沿着一个电压方向导电的“整流态” 。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
文章图片
图|右起:孙东明研究员、孙陨副研究员、冯顺博士、刘驰研究员、博士生韩如月、博士生李波(来源:资料图)
以此为基本单元 , 该团队首次制备出一个无需使用选通器件的抗串扰光电存储阵列 , 为未来最终实现高集成度光电阵列提供了一种基本器件 , 并可用于新型光电逻辑电路 。 它是一种新的电路元件 , 也是一个此前“缺失的元件” , 可给高集成、低功耗的智能光电系统铺平道路 。
具体来说 , 光控二极管有望在光逻辑、信息处理、高精度成像等光电系统中 , 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 例如 , 利用光信号作为基本输入参量 , 将可实现对光电器件的基本逻辑功能调控 , 极大程度提升器件的光控效力 , 从根本上颠覆已有的光电转化架构和基本逻辑认知 。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
文章图片
(来源:NationalScienceReview)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这种从全关态到整流态的光逻辑操作 , 在光照条件下具备整流态特征的单一方向导通功能 , 故可在无选通管条件下规避阵列串扰问题 。 以光控二极管作为基本单元 , 集成到图像传感器中 , 有助于阵列像素单元的尺寸微缩及阵列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 , 同时降低设备的功耗和复杂度 。
近日 , 相关论文以《具有新信号处理行为的光控二极管》(Aphoton-controlleddiodewithanewsignal-processingbehavior)为题[1] , 发表在NationalScienceReview(23.18)上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驰、成会明、孙东明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
文章图片
图|相关论文(来源:NationalScienceReview)
三位审稿人均认为该器件具有一种全新且有趣的信号处理特性 , 是光电探测器领域的重要进展 。 例如 , 审稿人1评论到:“作者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光控二极管 , 该二极管可从关闭状态变为整流状态 , 从而形成了无选通器件和串扰的光电存储阵列 , 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 ”
审稿人2强调:“由于这种新的信号处理行为 , 没有任何通器件的光控二极管阵列不会显示串扰 , 这对于未来的高集成度、低功耗系统非常重要 。 我认为这种具有新特性的器件非常有趣 , 这是以前从未实现过的、扩大了的光电器件家族 。 ”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来重要进展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
文章图片
过去70多年 ,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沿摩尔定律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果 。 随着元器件特征尺寸逼近工艺和物理极限 , 一方面 , 集成电路会沿着等比例缩小及三维集成的技术路线发展;另一方面 , 集成电路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包括感存算类脑芯片、光电芯片以及量子芯片等技术 。
作为一类重要器件 , 光电探测器是通过电过程探测光信号的半导体器件 。 典型的光电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光电导等 。 尽管光电探测器的种类繁多 , 原理和架构各异 。 但是 , 根据器件输出电学参量在光响应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 代表性的器件工作行为则表现为有限的几个方面 。
光电探测器领域迎重要进展,中科院团队实现由全关态向整流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