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朋友赞过”:我们在微信视频号看什么( 二 )


2. 强关系内容推荐机制微信好友相对于其他平台上的用户关系而言,是一种人际互动中的强关系,因此“朋友赞过”实际上是强关系内容推荐机制。如今视频号首页分为“关注”“朋友赞过”“推荐”三个视频入口,分别对应个人兴趣、社交分发、算法推荐。单独开辟出一个“朋友赞过”栏目,是视频号与抖音、快手最大的差别。
这表明,除一般的个性化算法推荐之外,视频号极其重视“朋友赞过”功能背后的社交分发机制以留存用户。
抖音以独家算法为核心竞争力,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推送点赞量高的相关内容,主打个性化算法推荐机制,同时增加爆火视频的曝光量,让优质内容被更多的人看到。快手则积极争取下沉市场,控制每条视频的曝光量,在普惠原则下将流量相对平等地分发给用户,希望每个记录生活的视频都能被看到。
朋友|“朋友赞过”:我们在微信视频号看什么
文章插图
(“视频号”首页)
朋友|“朋友赞过”:我们在微信视频号看什么
文章插图
(“抖音”首页)
朋友|“朋友赞过”:我们在微信视频号看什么
文章插图
(“快手”首页)
二、“朋友赞过”的私域流量闭环1. 微信平台的“私域”特征顾名思义,“私域流量”是由企业或个人用户拥有的一种私人化的流量,主要特征是免费、可自主控制、可多次利用。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公域流量”,即共享性的公共区域流量,不属于企业和个人,比如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公共性、开放性的内容流量平台。
微信作为熟人社交平台,具有封闭性、私密性特征,是私域流量的代名词。视频号作为子平台自然也具有私域流量优势,视频号里的私域流量即用户的个人生产内容,以及系统推送的好友点赞内容。
2. 功能设计的“私域”特征视频号充分发挥自身社交优势,一方面通过强关系内容推荐构建私域流量个性分发机制,另一方面与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联动形成私域流量闭环。
在视频推荐功能方面,通过“朋友赞过”功能,视频号用户点赞的视频内容会被其他未被屏蔽的微信好友刷到。倘若对方也点赞该视频内容,系统则会进行消息提示,形成一次小小的社交互动。而且,某一视频号用户制作的短视频被其他人点赞后,会通过强关系内容推荐机制,扩展到其他人的社交圈,从而实现内容在多元社交圈内的流动。
在视频分享功能方面,微信平台支持用户将短视频完整朋友圈、发送给微信好友及微信群。同时,微信好友聊天页面和微信群页面中的视频号链接可以被用户自由转发。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短视频会获得更多点赞,与“朋友赞过”内容推荐机制形成传播合力。视频号流量池中的热门内容,借助大量微信用户的分享、转发和点赞行为也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
朋友|“朋友赞过”:我们在微信视频号看什么
文章插图
(分享至朋友圈的视频号内容)
三、强关系推荐下的视频号用户1. 自我呈现的“舞台”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提出经典的“拟剧论”,通过虚拟戏剧的方式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
戈夫曼认为社会中的人在特定场景中都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利用各种语言、非语言符号表演出符合预先设计的自我形象,并努力取得良好效果。戈夫曼将人们表演的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人们扮演的是一种理想化和社会化的自我;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流露出真实自我的非表演场合。
视频号为用户推送微信好友点赞过的视频,于是点赞行为从一种“后台”的个人偏好选择,成了个人喜好、价值取向、交往圈子等私人化特征的“前台”表露。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点赞行为被“监视”时,可能会反过来进行表演,利用这种强关系内容推荐机制建构自己的审美、爱好等以塑造形象,这时,“前台”与“后台”的界限被混淆,他人眼中的“后台”(真实)其实可能是精心准备的“前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