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前景 鱼虾贝藻的生态养殖

科普知识
1安全提示1 。用火的安全提示 。第一,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要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防止漏风起火 。第二,是开关的正确使用方法 。要等火,不能等火 。使用后务必关闭阀门和开关 。如果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 。不要让孩子随意使用炊具或玩弄开关 。第三,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 。不要远离它 。时刻注意调整转子的大小,防止汤汁溢出浇灭火焰或被风吹灭,造成火焰跑灭 。第四,液化气罐要直立,不能倒置,不能用开水或火烘烤 。5.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风扇扇风,以便通风(但不能用电风扇),然后找到泄漏的部分 。灭火基本知识(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火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熄灭 。(3)冷却法:将水或其他灭火剂喷洒在燃烧物质上,使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者向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喷水和灭火剂,降低可燃物质的温度,避免火势扩大 。(4)压制法 。海洋与海洋的区别【编辑此段】浩瀚的海洋,从蓝色到绿色,美丽而壮观 。海洋,海洋 。人们总是这么说,但很多人不知道,海和海洋不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不同 。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关系呢?海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 。世界海洋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海洋的深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0000米以上 。海洋远离陆地,不受陆地影响 。它的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 。每个海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海洋湛蓝透明,水中杂质很少 。世界上有四个,分别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位于海洋边缘的海洋是海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几米到两三公里 。大海靠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季节的影响 。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透明度都受到陆地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夏天海水变暖,冬天水温降低;在一些海域,海水会结冰 。在一条大河流入大海的地方,或者在雨季,海水会变轻 。由于陆地的影响,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沿岸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差 。大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和水流 。海洋可分为边缘海、内海和地中海 。海的边缘不仅是海洋的边缘,也是靠近大陆的边疆;这种海与海洋广泛相连,通常由一群岛屿与海洋隔开 。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海,即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 。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海深 。世界上有将近50个主要的海洋 。太平洋最大,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编辑此段]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水从哪里来?目前,科学还不能给出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因为它们关系到太阳系起源的另一个普遍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证明,大约50亿年前,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 。它们在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旋转 。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相互碰撞,一些团块相互结合,由小到大,逐渐成为最初的地球 。在碰撞过程中
但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会绕着地球,变成一个气和水的圈 。在冷却凝结的过程中,位于地球表面的一层地壳不断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使其变得凹凸不平,有时被压碎,形成地震和火山爆发,喷出岩浆和热气 。刚开始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后来逐渐减少,逐渐稳定 。这种轻重物质的分离,大动荡重组的过程,大约在45亿年前完成 。地壳冷却定型后,地球就像一个风干已久的苹果,表面布满皱纹,凹凸不平 。山地、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都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空中的水汽与大气共存;厚厚的云层正在聚集 。天很黑 。随着地壳的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在慢慢降低 。水蒸气以尘埃和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降温不均匀,空气对流剧烈,导致电闪雷鸣,暴雨浑浊,雨势越来越大,一直下了很久 。汹涌澎湃的洪水,穿过千万条河流和山谷,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海水不是咸的,而是酸性缺氧的 。水不断蒸发,雨水是由反复的地形云造成的,然后落回地面,溶解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不断汇集到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和整合,变成了大致均匀的盐水 。同时,由于当时的大气中没有氧气或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接到达地面 。有了海水的保护,生物最先在海洋中诞生 。大约38亿年前,即海洋中产生有机物,随后是低级单细胞生物 。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逐渐积累形成臭氧层 。这时,生物开始登陆 。总之,经过水和盐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巨大变迁,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海洋 。海水的盐度【编辑此段】海水的盐度因地而异,平均在3.5%左右 。这些无机盐溶解在海水中,最常见的是氯化钠,日常使用的食盐 。一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中的岩石 。岩石被风化分解,释放出盐,然后被河水带到海里 。在海水蒸发再冷凝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分停留并逐渐积累到现有浓度 。海洋含有如此多的盐,以至于它可以作为大约500英尺厚的盐层散布在全球陆地上 。海浪【编辑此段】海浪不停地在海面上翻滚,有时平滑如镜,有时巨大如海 。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的,大多数波浪是由风吹过海洋引起的 。由远处风暴激起的波浪在到达海岸前可能会移动数百英里 。余浪郎之
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 。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编辑本段]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 。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 。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 。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 。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 。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海岛[编辑本段]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 。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 。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 。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 。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 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 。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 牧场 。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 。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 水养殖业热 。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 。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 。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 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 。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 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 以上 。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 大了其养殖地区 。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 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 。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 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 。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 。它是为 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 。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 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 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 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 。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 。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 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世界四大洋[编辑本段]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 。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 。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 。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 。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 。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2099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 。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 。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 。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 。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 。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 。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 。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 。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 。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 。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 。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 。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 。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 。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海洋——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编辑本段]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 。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 。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 。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 。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 。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 。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 。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然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稀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 。它是1973年由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的 。但是世界上对锰结核正式有组织的调查,始于1958年 。调查表明,锰结核广泛分布于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 。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令人感兴趣的是,锰结核是一各种生矿物 。它每年约以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 。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4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乃至几千倍 。以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镍用253,000年,钴用21,500年,铜用980年 。目前,随着锰结核勘探调查比较深入,技术比较成熟,预计到21世纪,可以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矿业 。海底热液矿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洋调查船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 。而后,一些国家又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三十多处这种矿藏 。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并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且金、锌等金属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 。饶有趣味的是,重金属五彩缤纷,有黑、白、黄、蓝、红等各种颜色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 。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海洋--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 。大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陆地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从生活在洋底火山口边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细菌,到各种深海鱼类,它们放出的荧光能照亮很远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供它们食用的生物 。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可能潜藏着有待发现的被称之为“海怪”的动物新种,有20米长的大乌枪鰂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潜在的经济价值同样是不可估量的:能量巨大的漩涡洋流,影响着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气象,若能了解它们的形成机理和规律,可预报气候灾害的发生,免于损失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大洋还有巨大的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镍、锰、铁、钴、铜等;深海的细菌、鱼类和植物,有可能成为保护人类健康与长寿的神奇药物之源 。有人估计,在今后几十年里,从大洋获得的利益会远远超过人类目前探测太空的收益 。如果人们能自由安全地出入洋底,其经济效益会立竿见影的 。但是,到达洋底和到达外层空间一样,没有特殊的装备,人是不可能到达洋底的 。常识告诉我们,若没有氧气筒的帮助,人是不能长时间的下潜到3米以下的水里——这只不过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随着不断地潜入水下,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人的内耳、肺和一些孔道就会感到压力,令人痛苦 。水下温度低,会很快吸走人体的热量 。使得人难以在3米以下的水里坚持2~3分钟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当代深海的探险,不得不坐等两项关键技术的发展:深海球形潜水器和深潜铁链栓系钢球深潜器 。会游泳的人一直在寻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气?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古代希腊的潜水者是从充满气的瓶子里获得氧气,近代潜水者则多用压缩空气的办法,进人潜水 。通常人可以潜入到30米的深度 。甚至最有经验的使用水下呼吸器的人也不敢冒险潜到45米以下,因为深潜压力的增加和上浮水面的过程的压力变化,造成减压病甚至死亡 。使用密封的潜水服,也只能潜入到440米的深处 。球形深海潜水器创造了下潜923米的深度,但操作十分困难 。后来又发明了体积很小的深海潜艇,但它只能供科学研究用 。先进的深海潜艇配备有水下摄影机、收集标本筐和具有人手功能的操作机械臂 。深潜器的实践做了肯定地回答 。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出于不同目的研制出深水潜艇,收集到大海深处的动物、植物、岩石、水样等资料标本 。这就开辟了一个深海探测的新时代 。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深海世界里的信息,从而改变了生物学、地质学和大洋地理学某些传统的看法 。科学家们用新的目光来看待风海流的变化规律;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群有极大的危害,并且还会诱发地球上气候的奇特变化 。大洋环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气候改变,或使现在地球上稳定的气候慢慢消失 。科学家们还认识到,大洋底的海床并不是平坦的,它高低起伏,比我们的陆地地形更复杂,它的峡谷能装得下喜马拉雅山山脉 。更令人惊异的是,大洋底还有一条独特的、全球范围的、长达60000千米的大山脉,它像一条巨蛇一样,蜿蜒穿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科学家们称这条洋底大山为“大洋中脊” 。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质学家们仔细研究了大洋中部的诸山脉后,使他们更坚信了大地板块结构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地球的表面不是单一的石头外壳,它是由若干块巨大板块构造组成的,这些板块构造最小的也有数千平方千米,它们飘浮在地幔之上 。大洋中脊的隆起部分,可能是最初创造地壳的地方;新的板块构造也许在形成海床之前就被它下面的地壳内营力作用下造成的 。从大西洋中脊上采来的岩样已证明了这一点 。这正是板块结构理论正确性的惊人证据 。洋底不断流出的、炽热的、富有矿物质的海水原来来自洋底像烟囱一样的山峰,这又是一个证据 。它表明岩石下仍有巨大的热量,它来自相对年轻的底质构造 。在这里,有被称之为热液喷出口,其平均深度为2225米 。海洋地质学家们已仔细研究了洋底热液喷出口 。观察后发现,这些喷出口,实际上是洋底的间歇喷泉,就像美国的黄石公园的“忠实泉”一样 。炽热的海水从洋底裂缝里流出来,虽然温度高达400℃,但因为这里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不会沸腾 。热水喷出后,很快冷却 。喷出的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包括锌、铜、铁、硫磺混合物和硅,它们集落在海床上 。这些东西越积越厚,最后形成烟囱状的山峰像个“黑色吸烟人” 。这些热喷口处的化学反应,回答了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问题 。在其成分不断地被腐蚀时,为什么海水中存在的大量的镁能保持相对稳定?现在认识到,镁是在热水流过岩石时从海水中被剥离下来的 。当科学家们把这些热喷口看成是研究海底世界的化学实验室时,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却把它看成是金属冶炼厂,因为它们能从地球的内部获得巨大的有价值的各种金属 。海洋地质学家很早就知道,在4300米到5200米深的洋底,铺了一层锰结核 。这些土豆大小的锰核,含有铁、镍、钴以及其他别的金属 。从20世纪70年代始,已有不少采矿公司用先进的设备来采集它们 。如果说洋底的热喷口令人惊奇,那么更令科学家们感到吃惊的是,在这些含硫的间歇泉四周竟会有生命!这真是大大地出人意料之外 。1977年,科学家们在这些热喷口的水里发现不少微生物,而且还发现一条20厘米长的管状蠕虫 。一条红皮肤、蓝眼睛的怪鱼!这个事实被新闻报道后,起初许多人不相信这个事实,但这种“不信”很快被“好奇”所代替 。人们自然又提出这样的疑问:若真有生物,它们靠吃什么为生呢?哪里根本没有光,它们又是怎么生存的?令人奇怪的是,在100多年前,俄国的一个科学家就发现了上述的事实,他说水下的细菌,是靠氧的硫化物生存的,而这种化合物对多数生命是剧毒的!现在科学家们已弄清了这些细菌与地面上光合成的细菌正好相反,是从化学物质中获得生存能量;陆地上光合成的细菌是从光中获得能量 。近些年来,围绕着人们要不要进入更深的洋底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 。科学家和政治家在辩论:继续向更深的洋底进军值得不值得?大多数人承认,探测大洋底是一项极有理论与实用价值的事业,但花费太大,因此犹豫不决 。有人则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是白白浪费金钱 。美国、法国就有人反对再建造更为先进的深海探测器 。但赞成者仍是多数,他们认为,把探测世界大洋底的实践比作是当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理由是“那肯定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神奇世界”,探测这个未知“新大陆”,肯定会改变人类许多传统的观点,并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探测洋底事业中,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工作最出色,其中日本投资最大,成就也最显著 。日本人总是对新的市场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把世界大洋也看成一个新的市场,所以他们对海洋抱有极大的热情 。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太平洋板块构造的边沿,从东向西,在挤压日本陆块 。日本的深海探测器可达到1万多米深的洋底,研究人员能从屏幕上看到机器人仅用了35分钟就下潜到10911.4米的深度 。在这个深度,人们发现了一条海蛞蝓、蠕虫和小虾,这再次证明在地球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也有多种生命形式存在 。1996年,一个崭新的、革命性的海底探测船在美国加里福尼亚中部的海岸城市蒙特里下水,开始她的处女航 。这条深海探测船的名字叫深飞1号,它长4米,重1315千克,外形像一个胖鼓鼓的有翼的鱼雷 。它在水下航行时,很像一只轻捷迅速的飞鸟 。与那些正绕着大洋航行,拖着深海探测器的动作迟缓的潜艇相比,深飞1号就像一架水中的F16战斗机 。它能做特技飞行,比如横滚等,还能与快速游动的鲸群赛跑,或垂直跳出水面,驾驶人员可以从舱中看到舱外的一切 。它可以在水面上飞行,也可以潜到1000米以下做各种科学考察活动 。总之,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应该将目光放在海洋上,当然,只有保护海洋,珍惜海洋以及资源,海洋才乐意做出它的贡献.

生态养殖前景 鱼虾贝藻的生态养殖

文章插图
海洋食物链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 。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 。地球上有20%的动植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又有90%左右生活在海底或浅水区域 。大部分海水,尤其是一千米以下的海水,阳光难以渗入,生物极少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 。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场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 。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牧场 。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 。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水养殖业热 。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吨 。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 。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 。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 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大了其养殖地区 。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 。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 。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 。它是为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 。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 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 。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 。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科学有趣的鱼类分类地球上的鱼类大约有2万多种,如何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区别开来,这既是一个包含生物分类科学的严谨工作,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我们知道,现代分类学上(包括对鱼的分类)采用的等级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等级,如亚门、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等 。某种生物作为物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为地分类划分 。自然界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之间有明确的界线,而且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异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具体途径有三:一是由一个类群分化为两个差别不大的类群;二是向某一个体特定方向特化,从而引起形态结构上某些方面较大的变化;三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所谓“复化进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物的进化彼此间是相互交错的,同时还包括特化与退化两个方面 。因此在分类上通常第一个途径用亚种、种、属表示,而部分属、科、目则与第二个途径相符,部分目、纲、门则与第三个途径相符,在对生物分类时 。要根据自然的情况 。排列合乎实际的自然系统 。对鱼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鱼的外部形态及习性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涉及亲缘关系,不考虑鱼的基本结构及演化关系,这是依靠人的主观见解来划分的 。另一种是依靠鱼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化石演化关系等知识来分类,这是自然分类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分类学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 。如细胞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 。1844年缪勒第一次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的一个纲,以下分为6个亚纲,14个目 。此后,雷根、古德里奇、琼丹又先后用自己的方法对鱼类进行了分类 。1955年贝尔格在《现代和化石鱼形动物及鱼类分类学》一书中,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为12个纲,119个目,每一个纲、目、科都有特征描述,1966年格林伍德、罗逊等人依据胚胎发育、稚鱼是否变态、内部形态解剖,将真骨鱼分成3大类,8个总目,30个目和82个亚目 。1971年拉斯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1994年纳尔逊又对鱼类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类,他在《世界鱼类》一书中,根据骨骼学、系统发育学、胚胎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及比较生物化学的原理,较为完整地对鱼类进行了分类 。目前,世界海洋鱼类分为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推动物亚门 。在头索动物亚门中的鱼种,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保留,无头颅,无脊椎 。无软骨和硬骨,心脏为一能跳动的腹血管 。无红血球:具有肝盲囊,肌肉分节:表皮由单层细胞组成 。鳃孔众多,开口于围鳃腔 。原肾管分节排列,元共同管道,分别开口,具有内柱,无真正的脑,但具两对脑叶及神经,脊髓神经的上下枝不相连接 。生殖腺分节排列,并且还没有化石记录 。具有这些特征的鱼可在头索动物亚门序列下命名 。目前仅文昌鱼属于该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的鱼类分为:无颌总纲、盲鳗纲、头甲形纲;有颌总纲、软骨鱼纲、全头鱼纲、板鳃鱼亚纲、肉鳍鱼纲、腔棘鱼亚纲、孔鳞鱼类与肺鱼亚纲、辐鳍鱼纲、软骨硬鳞鱼亚纲、新鳍鱼亚纲等 。属于无颌总纲里的鱼最大特点是口无颌,全世界现存2科,12属,84种;有颌总纲类的海洋鱼类最早是出现于早志留世的棘鱼类 。还包括软骨鱼纲(分为2个亚纲,13目,45种,170属,约846种)、肉鳍鱼纲、辐鳍鱼纲(2个亚纲,4个亚组,9个总目,42个目,431科,4075属,23681种) 。当你发现某一物种,在历史上尚没有人记载时,就可定为新种,但在定为新种之前,你要查考《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Record) 。由此书找出某一类群的文献题目,再找原文核对鉴定 。当你确定新种时,同时要选择模式标本,即新种描述所确定的标本 。这种模式标本一般有正模标本(holotype)、副模标本(paratype)、综模标本(syntrpe)、选模标本(lectotype)、补模标本(neotype)等 。当你提出发现新种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模式标本保存的地点、模式的种类,以便核对 。新种定名要在种名之后附上sp.nov或n.sp,意为新种 。定种人是按照优先律,谁先创立就用谁的名字,如鲤鱼为林奈所鉴定,则标明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如果新种命名的发现者误将某新种列为另一属,或是某一属后来又分成若干属,甚至把该种移入另一属,这种原定名仍保留,但要将原建种人的名字放在括弧内 。例如梭鱼ugil haematocheila Temminck et Schlegel改为Liza haematocheila(Temminck et Schlegel)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 。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 。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 。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对于海洋生物,无论是种群类,还是它们各自种群的数量,都是非常之大的 。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用确切的数字,阐明海洋有多少个体的生物 。不难看出,海洋生物之间关系是何等复杂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来表达生物种群的关系呢?生物学家经过多年观察研究,选择了用海洋食物网的方式来表达海洋生物间的互为依赖关系 。具体地表达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生物的摄食方式,使得生物之间能量依次进行转移;同时,在每级能量转化过程中,一部分的潜在能量,在进入生物体内后变为热量而消失 。非常有趣的是,在海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食物关系,呈食物金字塔的形式 。海洋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报告:处在这座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是各种硅藻类 。它们是海洋中的单细胞植物,其数量非常之巨大 。我们假定,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硅藻类是454千克 。在这一层的上边是微小的海洋食草类动物,或者叫浮游动物 。这些动物是以硅藻为食而获取热量 。这一层的动物要维持其正常生活,需食用45.4千克硅藻 。那么,再上一层是鲱鱼类,鲱鱼为获取热量,维持生命,需食用4.54千克的浮游动物 。当然,鲱鱼的存在又为鳕鱼提供食物,显然,鳕鱼又是更上一层动物的食物了 。鳕鱼为获取热量和正常生活,需要食用454克的鲱鱼为食 。不难看出,每上升一级,食物以10%的几何级数减少;相反,每下降一级,其食物量又以10%几何数而增加 。呈一个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型 。通过海洋食物网建起的金字塔,经过四至五级的能量依次转移,维持各生命群体之间的平衡 。当接近海洋食物金字塔的顶端时,生物的数目比起底部来说,变得非常之少 。在海洋中,处在顶部的是海洋哺乳类,如海兽等 。我们时说海洋食物链,就其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放牧食物链 。这种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例如浮游植物类等,转换到放牧的食草动物中,并以食活的植物为生,顶端是以食肉生物为最后的终点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土(浮游生物)” 。第二种形式是腐败或腐质食物链 。这一食物的转移方式是:从死亡的有机物开始,得到微生物,并以摄食腐质的生物为生的捕食者为最终点 。实际上,在海洋中,这种类型的食物链之间,是相互连接的;有时也不是非按某种特定来进行,而是有交叉,有连接,多种方式混合进行的 。在海洋中生活着数10万种动物,在这些动物中,除虎鲸和鲨鱼等凶猛的食肉动物之外,绝大多数的鱼类都是“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因此,海洋动物实际上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类(须鲸),是以海洋中几乎是最小的动物--小鱼和磷虾为食 。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细细研究一下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又感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海洋中,磷虾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聚集在一起密度也很高 。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指令”,聚集成一团又一团,专等须鲸来食用 。否则的话,身躯庞大的须鲸,整日在茫茫海洋中,疲于奔命,寻找捕获食物,无论如何是无法填饱肚子的 。同样,磷虾以其顽强的生命,特有的繁殖力,建立起最为庞大的密集群体,源源不断为须鲸提供食物 。这一切,似乎是经过上帝精心设计安排好的 。亿万年来,这种奇特的金字塔式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维系海洋生物种群间的生命存在方式 。这种生命维系关系,称之为海洋食物链,或称海洋食物网 。与陆地上食物链相比,海洋中各种生物建立起的食物链是非常有效的 。海洋食物链在通常情况下,比陆地食物链具有更多环节 。实际上,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并非是那么单纯,而是极为复杂的,正是出于这一点,生物学家赞成使用海洋食物网概念 。海洋食物链所表达的是在各个营养级发生转变的摄食关系,然而,海洋食物链的营养级在许多时候产生逆转和分枝,而用食物网的概念去描述,能将复杂的海洋生物摄食模式准确反映出来 。时发育于大陆坡的浊流沉积可延入深海平原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 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 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 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 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通常波浪的波长自数十厘米至数百米,波高自数厘米至十余米不等 。水质点的波动振幅和与此相关的能量,均随水深增加而衰减 。它们在水深为半个波长处已大为减小,因此,通常将半个波长的深度看作是波浪影响的下限 。在水深小于半个波长的浅水区,波浪受海底摩擦而变形以至破碎,变为激浪,形成复杂的近岸流系,称激浪流 。激浪流的冲击力可达9.80665×104帕至29.41995×104帕 。当波浪运动方向与海岸直交时,产生与海岸垂直的进流和退流;当波浪运动方向与海岸斜交时,由于波浪的折射而产生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 。波浪及其在不同情况下衍生的各种波浪流是浅水区的重要动力 。激浪流可直接破坏海岸 。当海水渗进岩石裂缝,压缩空气,空气的膨胀力便加剧了岩石崩裂 。激浪流携带的碎屑还是磨损岩石的工具 。海浪对海岸、海底岩石的上述机械破坏作用叫作冲蚀作用 。沙、砾随海浪运动就是海浪的搬运作用 。波浪的冲蚀作用与搬运作用常常同时出现 。当海浪水动力减小时,被搬运物即沉积 。在波浪冲蚀岩岸时,最先在贴水处形成海蚀凹槽 。凹槽扩大,上部崩坍,形成海蚀崖 。海岸后退一段距离 。随着陡崖后退,海蚀凹槽的底部扩大为向海微倾斜的平台,叫海蚀平台 。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海蚀平台出露海面而呈现的阶梯状地带,称海蚀阶地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坡度渐缓,一旦海浪的能量不能冲击海岸而分散消耗在摩擦上,海浪对海岸带海底岩石的破坏力趋于零 。这时的海岸带横剖面叫海岸平衡剖面 。由于构成海岸的岩石及构造的差异,抗蚀能力 不同,冲蚀作用还可以形成海蚀洞穴、桥、柱等地形 。在平缓的沙岸,海浪主要是以进流和退流或沿岸流对沙、砾进行搬运和沉积 。进流沿海滩向陆地前进,进流动力耗尽后,退流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海退去 。进流将沙、砾带上岸,部分较粗的停留在海浪到达的终点,部分较细的又随退流向海移动 。碎屑在进流、退流往返搬运中,不断地磨圆、分选 。海水动力消失时,它们就沿海岸堆积为砾滩、沙滩以及水下沙堤 。沿岸携带的碎屑以沙为主,作大致平行海岸的纵向运动 。这种纵向运动在水深 4米左右处最为活跃 。其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通常随波浪增强和搬运物粒径减小而增大,并当波浪运动方向与海岸以45°的角度相交时最快 。沿岸流若遇海湾,流速减低,泥沙在湾口处沉积,形成一端与陆地相连的沙嘴等地形 。沙嘴加高伸长,可以形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内侧形成与外海半隔绝的舄湖 。潮汐的地质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运动称潮汐,与周期性升降同时发生的海水水平运动称潮流 。潮汐改变着激浪带的范围,增强或减弱海岸带的海蚀作用 。潮流在平坦的粉沙、淤泥质海岸可影响到相当宽的范围 。潮流搅动泥、沙,冲刷海滩,刻蚀出细长的潮水沟 。在狭窄的海峡和河口段,潮高激增,流速加大 。落潮时,潮水奔腾而下,将峡底或河口底的泥沙挖掘起来搬运入海 。洋流的地质作用 海水沿固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叫洋流或海流 。表层洋流主要由风及海水密度差引起,水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0米;深层洋流主要与海水的密度有关 。洋流的速度一般不超过0.5~1.5米/秒,且随水深增加而变小,由此构成水深不同流速各异的所谓等深流 。洋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将浅海的粉沙、粘土等悬浮物质缓慢地搬运到深海沉积 。等深流的流速差异和搬运能力差异影响着其搬运物的粒径大小和搬运方式 。加上搬运物沉积速率大小不同,以及紊流的出现等,所有这些因素决定着洋流搬运的距离 。浊流的地质作用 浊流是一种含大量悬移质,主要靠自重沿海底斜坡呈片状向下流动的高密度海流 。浊流具有极强大的搬运力,流速达3米/秒的浊流能搬运重达30吨的岩块 。大陆坡堆积大量饱含水的软泥和松散碎屑物,这些软泥在暴风浪、潮流、海底地震等外界因素的诱发下,易于液化并沿斜坡向下流动 。因此,浊流多半起源于大陆架外缘或大河口外缘 。浊流沿大陆斜坡向深海平原运动时,刻蚀出狭窄而底深壁陡的深海峡谷 。浊流出峡谷到达深海平原时,速度骤降,将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下来,形成长条形或舌状沉积体或扇形地,叫浊积扇 。浊流沉积物由典型的陆源碎屑组成,夹有浅海的生物遗体,具分选性和层理 。海底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3种类型 。整个海洋底都有沉积物,但以大陆架上的沉积物数量大、种类多 。大陆架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沉积区域 。海洋沉积物质主要是由河流、风等带入海洋的碎屑物质,其次是生物遗体、微生物分解物质等有机质成分 。此外,沉积物中还有少量的由火山喷发堕入海中的火山灰,以及来自宇宙空间的陨石和宇宙尘粒等 。海洋沉积物与海洋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按不同海水深度的海洋沉积环境将海洋沉积物分为:滨海带(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水域)沉积物、浅海带(低潮浅~ 200米深水域)沉积物、半深海(200~ 2500米水域)沉积物和深海(水深大于2500米的水域)沉积物 。①滨海带沉积物 。主要是分布在海滩、潮滩地带的机械碎屑,即不同粒度的沙、砾石和生物骨骼、壳体的碎屑等 。在干旱气候下的□湖中,因蒸发作用可以形成岩盐、石膏和钾盐等化学沉积物;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湖可变成滨海沼泽,堆积大量成煤物质 。②浅海带沉积物 。浅海带占海洋面积的25%,但这一海域的沉积物却占海洋全部沉积物的90% 。浅海沉积物有3类:碎屑沉积物主要是沙质级的,由于波浪随海深的增加而减弱,所以碎屑沉积物的粒径一般是从浅水往深水变小 。但是因潮流、洋流,以及海底的起伏和大陆的剥蚀强度等的影响,现代的浅海带的沉积物的粒度,并非都是近岸粗,远岸细 。生物沉积主要是生物遗体形成的沙和泥,它们成分主要为碳酸钙质 。在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海洋中,还有以珊瑚骨骼为主,其他生物的骨骼和壳体为辅所构成的生物礁堆积,叫珊瑚礁 。化学沉积物主要是来自大陆的铁、锰、铝、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胶体,与海水电解质相遇时,絮凝成鲕状或豆状的沉积物 。③半深海带沉积物 。通常以陆源泥为主,可有少量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 。在浊流和海底地滑发育区,可有来自浅海的粗碎屑物,局部地段可见冰川碎屑和火山碎屑 。大陆坡上分布最广的沉积物是形成于还原环境中的蓝色软泥;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大河口外的红色软泥和发育于大陆架与大陆坡接壤地带的绿色软泥 。④深海沉积物 。通常以浮游生物遗体为主,而极少陆源物质 。沉积速率极为缓慢 。深海区生物源沉积物通常为各种生物软泥;包括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的硅质软泥;包括有孔虫(又称抱球虫)软泥、翼足类软泥和颗石软泥的钙质软泥 。此外,还有深海褐色粘土和少量 。====================================== 海洋与大气的交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因为两者不但都是流体,而且彼此直接接触 。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大气密度和比热较海水小,所以对於海水的影响主要来自风或对流运动 。例如长时间沿著岸边流动的风,不但会影响表面海流的方向,也可能引起海水的垂直运动 。空气流动对於海流的影响 图片来源:南一版高中基础球科学 例如右上图中风向在大陆边缘由南向北吹拂,海流会受风和科氏力影响流向外海,沿岸就会形成上升流;反之,风由北向南流动时会引起海流流向陆地方向,在沿岸附近形成下降流 。大气环流也会影响海水表层盐度大小 。例如在副热带高压区〈纬度三十度左右〉,由於大气对流以下沉运动为主,空气较为乾燥温暖,海面蒸发量大於降水量的结果,造成盐度较高 。水循环 自然界中,水气经由三态变化,以及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不但可以提供陆上的淡水,而且也能平衡地球大气的热量 。海水占地球水圈的绝大部分,海面水分蒸发进入大气,随著大气对流到空中后冷却凝结为云,并可在陆地上产生降水,所以水循环可以视为一个天然的海水淡化过程 。此外,水分蒸发时会吸热、凝结时会散热,水气本身是重要的温室气体,而云则是阳光的主要反射体,也就是说水循环过程也会影响大气的热能收支 。水循环 图片来源:南一版高中基础球科学 圣婴现象 圣婴现象是指每隔二~七年,赤道东南太平洋海面异常增温,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 。圣婴现象是大气与海洋交互作用的结果 。通常赤道附近之南太平洋海面主要吹东风,海水不断向西流动,导致东南太平洋出现涌升流,来自下方的海水不但带来丰富的营养盐,也使得海面温度偏低 。圣婴现象发生时,赤道东风减弱、甚至吹起西风,原本的涌升流消失,海面温度升高 海温变化导致大气对流改变,气候也受影响 。例如太平洋东岸平时较为乾燥少雨、西岸潮湿多雨,圣婴年则反之,造成东岸洪水成灾、西岸容易出现森林火灾一发不可收拾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海洋对於大气的影响除了海流会影响气候以外,海温的高低也会影响大气的湿度和对流 。以台湾冬季海流流况来说,南部与东部地区由於黑潮的影响,气温会比中国沿岸流流经的区域来得高 。海温高低也会影响天气现象 。例如水温必须达到摄氏廿七度以上的海面,才有机会形成台风 。上述内容分别介绍大气和海洋对於彼此的影响,然而近来我们更重视的主题是两者间的交互作用,以下将分别针对水循环和圣婴现象进行讨论 。。海洋小知识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 。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 。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 。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 。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 。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的产生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哩,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 。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 。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 。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 。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 。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著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 。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 。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则相反 。海水的盐分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 。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 。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 。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 。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 。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 。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 。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 。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 。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海岛 有一位老航海家曾经说过:“海洋里的岛屿,像天上的星星,谁也数不清 。”这句话形容了世界海岛多之,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洋中岛屿究竟有多少,很难说出一个准确数目来 。有人说20万左右,有人说10万左右 。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呢?这要看你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去计算 。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块几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时,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涨上来时,有贝淹没在水下 。如果把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滩,都算作是岛屿的话,那么,说世界上有20多万个岛屿,可能有一定道理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 。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 。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 。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对海洋的探索 研究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 。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 。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 。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深海还所知甚少 。海洋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 。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 。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海洋生态 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 。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且种类比陆地繁多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 。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 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 。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 牧场 。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 。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 水养殖业热 。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 。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 。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 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 。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 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 以上 。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 大了其养殖地区 。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 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 。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 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 。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 。它是为 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 。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 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 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 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 。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 。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 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科学有趣的鱼类分类 地球上的鱼类大约有2万多种,如何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区别开来,这既是一个包含生物分类科学的严谨工作,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我们知道,现代分类学上(包括对鱼的分类)采用的等级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等级,如亚门、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等 。某种生物作为物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为地分类划分 。自然界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之间有明确的界线,而且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异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具体途径有三:一是由一个类群分化为两个差别不大的类群;二是向某一个体特定方向特化,从而引起形态结构上某些方面较大的变化;三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所谓“复化进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物的进化彼此间是相互交错的,同时还包括特化与退化两个方面 。因此在分类上通常第一个途径用亚种、种、属表示,而部分属、科、目则与第二个途径相符,部分目、纲、门则与第三个途径相符,在对生物分类时 。要根据自然的情况 。排列合乎实际的自然系统 。对鱼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鱼的外部形态及习性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涉及亲缘关系,不考虑鱼的基本结构及演化关系,这是依靠人的主观见解来划分的 。另一种是依靠鱼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化石演化关系等知识来分类,这是自然分类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分类学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 。如细胞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 。1844年缪勒第一次将鱼类列为脊椎动物的一个纲,以下分为6个亚纲,14个目 。此后,雷根、古德里奇、琼丹又先后用自己的方法对鱼类进行了分类 。1955年贝尔格在《现代和化石鱼形动物及鱼类分类学》一书中,将现生和古生鱼类分为12个纲,119个目,每一个纲、目、科都有特征描述,1966年格林伍德、罗逊等人依据胚胎发育、稚鱼是否变态、内部形态解剖,将真骨鱼分成3大类,8个总目,30个目和82个亚目 。1971年拉斯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1994年纳尔逊又对鱼类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类,他在《世界鱼类》一书中,根据骨骼学、系统发育学、胚胎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及比较生物化学的原理,较为完整地对鱼类进行了分类 。目前,世界海洋鱼类分为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推动物亚门 。在头索动物亚门中的鱼种,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保留,无头颅,无脊椎 。无软骨和硬骨,心脏为一能跳动的腹血管 。无红血球:具有肝盲囊,肌肉分节:表皮由单层细胞组成 。鳃孔众多,开口于围鳃腔 。原肾管分节排列,元共同管道,分别开口,具有内柱,无真正的脑,但具两对脑叶及神经,脊髓神经的上下枝不相连接 。生殖腺分节排列,并且还没有化石记录 。具有这些特征的鱼可在头索动物亚门序列下命名 。目前仅文昌鱼属于该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的鱼类分为:无颌总纲、盲鳗纲、头甲形纲;有颌总纲、软骨鱼纲、全头鱼纲、板鳃鱼亚纲、肉鳍鱼纲、腔棘鱼亚纲、孔鳞鱼类与肺鱼亚纲、辐鳍鱼纲、软骨硬鳞鱼亚纲、新鳍鱼亚纲等 。属于无颌总纲里的鱼最大特点是口无颌,全世界现存2科,12属,84种;有颌总纲类的海洋鱼类最早是出现于早志留世的棘鱼类 。还包括软骨鱼纲(分为2个亚纲,13目,45种,170属,约846种)、肉鳍鱼纲、辐鳍鱼纲(2个亚纲,4个亚组,9个总目,42个目,431科,4075属,23681种) 。当你发现某一物种,在历史上尚没有人记载时,就可定为新种,但在定为新种之前,你要查考《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Record) 。由此书找出某一类群的文献题目,再找原文核对鉴定 。当你确定新种时,同时要选择模式标本,即新种描述所确定的标本 。这种模式标本一般有正模标本(holotype)、副模标本(paratype)、综模标本(syntrpe)、选模标本(lectotype)、补模标本(neotype)等 。当你提出发现新种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模式标本保存的地点、模式的种类,以便核对 。新种定名要在种名之后附上sp.nov或n.sp,意为新种 。定种人是按照优先律,谁先创立就用谁的名字,如鲤鱼为林奈所鉴定,则标明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如果新种命名的发现者误将某新种列为另一属,或是某一属后来又分成若干属,甚至把该种移入另一属,这种原定名仍保留,但要将原建种人的名字放在括弧内 。例如梭鱼ugil haematocheila Temminck et Schlegel改为Liza haematocheila(Temminck et Schlegel)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 。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 。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 。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 。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 。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 。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 。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 。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 。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 。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 。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 。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 。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 。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 。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 。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 。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 。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 。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 。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
生态养殖前景 鱼虾贝藻的生态养殖

文章插图
漳州市有哪些主要河流与湖泊漳州(闽南 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下辖的地级行政区划,海峡西岸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前列 ,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地理概况漳州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陆域南北长187公里,东西宽127公里,面积12607平方公里 。博平岭横亘于西北,戴云山余脉深入北部境内 。平和县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为漳州市第一高峰 。九龙江全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 在漳州境内流域面积7586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鹿溪、漳江、东溪等主要河流 。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平原 。海域面积略大于陆域面积 。大陆岸线519公里,岛屿岸线112公里,正面宽约128公里,呈北东走向 。零米高程以上滩涂面积285.5平方公里,可利用水产养殖面积117.2平方公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问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 。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 。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牧场 。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 。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水养殖业热 。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 。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 。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 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 。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大了其养殖地区 。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 。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 。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 。它是为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 。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 。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 。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海洋—21世纪的药库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 。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 。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 。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目前,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 。从灌肠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一位海洋问题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 在考虑从海洋中采药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的开发和利用 。实验表明,从珊瑚礁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和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毒物一样,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而从珊瑚礁中提取的其他物质对关节炎和气喘病可起到减轻炎症作用 。有一种产于夏威夷的珊瑚,它含有剧毒,可用于制成治疗白血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的特效药 。中国南海一种软珊瑚的提纯物,具有降血压、抗心率失常及解痉等作用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性鱼类,在全世界分布较广,共有250多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鲨鱼身体各部分的药理、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悉心的研究,特别是对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 。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鲨鱼几乎不患任何病变,更极少得癌症,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 。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致病 。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防护性化学物质 。中国的有关专家对鲨鱼的研究,几乎与国际上同步 。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肿瘤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在体外对人类红血球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海洋——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 。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 。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 。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 。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 。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 。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 。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然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稀锰结核 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 。它是1973年由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的 。但是世界上对锰结核正式有组织的调查,始于1958年 。调查表明,锰结核广泛分布于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 。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令人感兴趣的是,锰结核是一各种生矿物 。它每年约以 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 。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4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乃至几千倍 。以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镍用253,000年,钴用21,500年,铜用980年 。目前,随着锰结核勘探调查比较深入,技术比较成熟,预计到21世纪,可以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矿业 。海底热液矿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洋调查船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 。而后,一些国家又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三十多处这种矿藏 。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并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且金、锌等金属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 。饶有趣味的是,重金属五彩缤纷,有黑、白、黄、蓝、红等各种颜色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 。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海洋——未来的粮仓 有些读者可能会想,在海洋中不能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 。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它是生命的基础 。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 。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 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 。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 。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鱼鲜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 。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 。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 。这是因为,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 。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 。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儿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区,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把加工后的贝类饲养龙虾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 。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 。而科学试验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 。当然,从科学实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 。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 。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 。这就是说,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 。据有关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区,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 。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 。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行的 。
生态养殖前景 鱼虾贝藻的生态养殖

文章插图
海水鱼虾贝藻和淡水的鱼虾贝藻哪个安全相对来说,因人类活动频繁造成对淡水水域的污染大于对海水水域的污染,故海水鱼虾贝藻相对安全些 。但这也不绝对!【生态养殖前景 鱼虾贝藻的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