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小电动”换代,升级之战怎么打?

三亿“小电动”换代,升级之战怎么打?
文章图片
电动两轮车行业 , 正在升级换代中上演“大逃杀” 。
《新国标》颁布后 , 电动两轮车生产资质需要每年获取 。 不符合标准的中小产能被迅速淘汰 。 三年时间 , 生产企业数量从鼎盛期的2000余家迅速挤干至一百余家 , 这是实实在在的“大逃杀” 。
与之相对 , 过渡期时限将近 , 各地临牌即将作废 , 超标电动两轮车也将作退市处理 , 电动两轮车升级换代的窗口期又彻底打开 。
要知道 , 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5亿 , 如此大规模更新换代必将造就巨大的市场需求 。 当今全球“双碳”大背景下 , 海外摩托车市场也正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 。 “升级”“换代”的大主题推动全球电动两轮车行业万亿规模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帷幕 。
中国品牌如何能够抢占先机?燃油车、电脑、手机等行业的成功经验表明 , 在相对成熟的行业 , 品牌推动产品向“高性能”品类演进是立足市场 , 引领用户 , 掌控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
但要让理想照进现实 , 电动两轮车品牌必须与过往的自己彻底切割 。
电动两轮车 , 狂飙二十年
数据显示 , 2019年以前中国的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就超了三亿 。
中国也是这个品类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 年产量超过3500万辆 。 虽然在数量上我国在电动两轮车行业占有绝对优势 , 然而长期以来在产品质量、用户人群和适用场景上却一直低位徘徊 。 其成因有着强烈的时代特性:从时空上看 , 我国电动两轮车经历了从“生活工具”向“生产力工具”的跳跃 。
生活工具:电动两轮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 尤其是2000年到2010年 , 城市人口占比迅速过半 , 城市和城镇面积迅速扩张 , 逐渐形成了30公里城市半径和15公里生活圈 。 尤其是大城市相继出台“禁摩”令后 , 电动两轮车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方便快捷的代步选择 。 但由于续航短、质量次、性能差等“硬伤” , 电动两轮车被限制在接孩子、买菜、上下班等生活场景 , 是典型的生活工具 。
生产力工具:近十年 , 随着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备 , 快递、外卖和同城配送等职业兴起 , “骑手”“小哥”群体极速壮大起来 。 据统计 , 我国仅外卖骑手群体就达到1300多万人 , 电动两轮车是他们的主力工具 。 他们对速度有需求 , 愿意购买高性能产品 , 客观需求拉升了电动两轮车的性能 , 也使电动两轮车升级为生产力工具 。
三亿“小电动”换代,升级之战怎么打?
文章图片
如今 , 电动两轮车又迎来一个新的升级窗口期 。 正如燃油摩托车和汽车的发展路径:家用车之后是大排量性能车 , 再然后是超级跑车 。
有用户调查显示 , 七成电动两轮车用户希望时速超过50公里 , 一半希望达到80~100公里甚至更高 。 但速度的提高是建立在整体性能提高基础上的 , 目前的市场主流产品显然无法胜任 。 不仅如此 , 还普遍存在着续航短、设计丑、电池不安全、性能有缺陷等一系列痼疾 。 市场呼唤高性能电动两轮车 。
如何顺利完成升级?
升级:场景重新定义
让我们把目光对准雅迪 。
在现存玩家中 , 雅迪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5% 。 作为行业绝对头部 , 雅迪的举动极大代表了行业风向 。
7月3日 , 雅迪VFLY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全球品牌焕新发布会 , 宣布品牌中文名“飞越” , 发布F200等高性能电动两轮车新品 。 雅迪发力性能车领域 , VFLY飞越品牌焕新的一些重点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