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

文鸯的勇武,间接导致了司马师死亡 。司马昭尤能以大局为重,接收他的归顺 。可是,进入西晋后,文鸯虽立大功,展现其杰出才能,却因西晋“优容士族”,使其始终不能得到长期任用,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

文章插图
虽然他立有大功,却仍然不被朝廷重用 。
最终,他更是莫名其妙死于权力内斗 。
真正的“七进七出”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一个文学篇章 。
而文鸯却把“七进七出”搬到了正史 。
255年,文鸯随其父在寿春骑兵,反对司马师 。
司马师率大军急行而近,文钦大惊 。
文鸯建议趁敌立足未稳,挫其气势 。遂与其父兵分两路,夹击司马师 。
文鸯鼓噪而进,大呼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惊!
当时,司马师眼睛刚割了瘤,一惊之下,带伤的眼珠自瘤创迸出,疼痛不已 。司马师为安定军心,咬被头强忍,连被头都咬烂了 。
可惜文钦迟迟不至,文鸯鼓噪一夜,遂引军先退 。
“一鼓作气,再而衰,现在是三而竭”的时候,司马昭遂发兵追击,企图“击其暮归” 。
文鸯以大军先退,自率十余骁骑反冲,所向披靡,击退追兵后再撤 。
此时,司马班率八千翼(数千精骑)追来 。
文鸯单枪匹马,返身杀入,迅速杀伤百余人,杀出后,又再杀入,“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出” 。
这才是真正的“七进七出”!
此战,文钦虽然仍然失败,但司马师受惊,不久去世 。
因内乱而不得志,被迫降司马不久,淮南第三叛,已经投入东吴的文钦再率军来寿春,支援诸葛诞 。
可惜,文钦与诸葛诞不合,诸葛诞杀掉了文钦 。
文鸯兄弟当时正驻小城,闻讯欲杀入寿春,但军士不从 。
无奈之下,文鸯只得只身穿墙,投靠司马昭 。
司马昭力排众议,接收文鸯,并以之为瓦解寿春叛军的“心理战武器” 。
果然,叛军见文鸯都能“不追究”,军心涣散 。
不久,叛变平定 。
史书都称赞司马昭“大度”、“大局观”,可是,谁又在意文鸯呢?
文鸯,何尝不想随其父建功立业?何尝甘心投敌?
而且,作为叛变“首恶分子”之一文钦之子,其本人又与司马师之死有关(至少有间接关系),前去投靠司马昭可谓“生死未卜” 。
内乱之下,文鸯不但再无法随父建功立业,甚至要冒死投奔原先的死敌,可谓悲哀!
或许,当时的文鸯想不到:还有更大的内乱在等着他!
最辉煌一战,却“语焉不详”投晋后,文鸯为平虏护军 。
不久,秃发树机能叛乱,来势汹汹 。
秦州刺史胡烈(灭蜀时为钟会大将)、凉州刺史牵弘(灭蜀时为邓艾大将)、凉州刺史苏榆先后被杀 。
无奈之下,晋只得搬出文鸯出战 。
文鸯督凉、秦、雍三州之军,进驻险要,大败秃发树机能 。
树机能只得遣二十部弹勃“面缚军门”,各遣子为质 。而胡人部落归顺者“二十万口” 。
比之当年在寿春的“七进七出”,这才是文鸯最辉煌的一战 。
督三州之军,威服悍敌,收“二十余万口”,这些都不是仅仅靠个人勇武所能作战的 。
显然,此战,文鸯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是更为全面的 。
遗憾的是,史书对此却“语焉不详”,未对战事作任何描述,直接“上结果” 。
要知道,晋代战事,史书虽继承“极简”之风,但对作战过程,将领方略多少是有些记载的 。
后来马隆平定秃发树机能之变,史书对其用兵更是不惜笔墨 。
文鸯此战的记载不详,只能说:很遗憾···
立功却通不过“面试”文鸯立有大功,为朝廷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 。
这是一个靠谱的任命 。
西晋的东夷校尉,负责统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由于西晋的民族政策,各地少数民族已经蠢蠢欲动 。
素有勇名的文鸯自然是担任这种工作的最佳人选 。
可是,文鸯上任前,与晋武帝见面后,不喜欢文鸯,遂不任用 。
或许,晋武帝喜欢的是士族们那种“风流”,而勇武的文鸯不入其类吧 。
总之,已经证明自己才具的文鸯,终究因为一次“面试”被刷了 。
莫名其妙死于内乱悲剧还未结束 。
晋惠帝时,朝廷内乱,杨骏被诛 。
政变后,司马亮、司马繇专权 。
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 。
当初,文钦正是被诸葛诞所杀,因此,司马繇一直担心文鸯复仇 。
于是,司马繇也将文鸯打入杨骏一党,夷三族!
其实,杨骏确实喜欢拉拢党羽 。
但是,早在晋武帝后期,杨骏的亲信、党羽就纷纷被委以重任了 。
文鸯,一个挂名的东夷校尉,无权无势,算哪门子党羽呢?
总之,勇武的文鸯,就这样莫名其妙死于内乱 。
文鸯的遭遇,反应了西晋的盛衰 。
早年,他的勇武,间接导致了司马师死亡 。
司马昭尤能以大局为重,接收他的归顺 。
可是,进入西晋后,文鸯虽立大功,展现其杰出才能,却因西晋“优容士族”,使其始终不能得到长期任用,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
到晋惠帝时,莫名其妙之间,名将就会在既无罪证,更没有任何威胁、权力的情况下被杀死!
司马家的统治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文鸯,也就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