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怎么灭亡的 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

朱元璋能轻松取胜,主要还是元代统治的失败 。漠北、辽东的骑兵无法调入,元廷只有依靠内地蒙古军作战 。然而,与后代的明朝军户、清代八旗一样,内地蒙古军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甚至不能成为朱元璋北伐的主要对手 。

蒙古骑兵怎么灭亡的 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一直非常强悍 。
即便是元朝灭亡后,蒙古军仍使明军头疼不已 。
那么,为何朱元璋北伐时,明军可以轻松取胜,几乎没有遭到强大蒙古骑兵的抵抗呢?
漠北、辽东蒙古军基本没有参战蒙古军入主中原后,蒙古军分成几个部分 。
一部分蒙古军仍然驻扎在漠北草原或者驻扎在辽东地区,由宗王统领 。
一部分蒙古军进入了中原,并长期在中原生活下来 。
一方面,由于内地有相当规模蒙古军,因此,整个元代,留在漠北的蒙古军主要职责是保证草原及边疆地区的安宁,很少被调入内地作战 。
另一方面,西北宗王、东北宗王经常反抗元帝 。到元代中期时,他们的反叛已经是元帝的主要防范对象 。
元末起义时,元顺帝倒是曾经考虑过调漠北蒙古军进入中原作战,但却险些酿成大祸 。
1360年,奉命南下攻讨红巾军的阳翟王,以“国事不可为”,企图联合西北诸王叛乱,要求元顺帝让出帝位 。
顺帝派兵镇压叛乱后,只能设法加强对控制漠北的控制,以免再生祸端,实在不敢再调其入内地作战了 。
因此,整个元末农民起义时期,元帝可以使用的蒙古军,实际上只有留在中原的探马赤军了 。
而留在中原地区的蒙古军,早已不是当年的雄风铁骑了 。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内地蒙古军留在内地的蒙古军,早年是从草原南下的 。
因此,朝廷专门为他们“分拨牧马草地”,以供其牧牛羊马匹 。
意思很明显:希望这些蒙古军依然保持游牧生活,保持“骑战”的基本能力 。
但是,在中原农区大辟牧场,自然要吞占农田,引起争地纠纷,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
这些蒙古军都是与家属一起居住的,因此,纠纷之下,无论南人还是北人,彼此都很不安稳 。
为了使蒙古军能长期稳定在农耕地去驻守,蒙古统治者被迫逐渐改变他们原来的游牧生活方式,划拨田地给军人家属,以适应农耕地区的生活 。
如此,游牧习性赋予的特殊战斗力逐渐从这些蒙古军身上消失 。
在草原时,蒙古军的训练非常简单 。
“寓兵法于猎,开阖聚散严矣” 。通过围猎即能完成基本的军事训练 。
然而,进入中原后,大围猎的训练方式已经很难使用,只能选拔教官,指导训练 。
与任何王朝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加剧,这些基本的训练也就难以保持质量了 。
因此,这些蒙古人的战斗力也就急剧下滑了 。
缺乏训练的他们,往往临战时一触即溃,不能拒敌!
只剩虚名的怯薛军蒙古统治者原本还拥有一支超强精锐部队——怯薛军 。
然而,这支军队早已只剩下虚名了 。
这原本是蒙古军精锐组成的大汗护卫军 。
因此,其政治地位非常高,达官贵人都抢着去做,以之为进阶之砖 。
由于其逐渐贵族化,因此,一般只是负责宿卫,很少被派出去参战 。
只有在皇帝亲征时才随同出战,主要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很少临敌陷阵 。
由于他们长期不从事战斗和训练,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
所以,怯薛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元皇室服务机构和贵胄子弟学校 。
由于政治地位高,他们往往在宫廷政变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上阵杀敌,那就指望不上了 。
已经失去主导地位的蒙古军事实上,朱元璋北伐前,元军的主力就已经不再是蒙古军,甚至不是其正规军了 。
在与红巾军的几次大战中,元军正规军在徐州、高邮连续惨败,只能分守各地,无力组织起大规模进攻了 。
因此,元廷只得号召各地富豪招募“义兵”与农民军作战 。
到朱元璋北伐时,其主要对手,已经是王保保、张思道、李思齐等“义兵”了 。
至于分守各地蒙古军,不但无法与朱元璋对抗,甚至还常受到“义兵”的“欺负” 。
不容小觑的北伐骑兵内地的蒙古骑兵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而朱元璋的骑兵却不容小觑 。
很多朋友一到南方,就自然联想到“缺乏骑兵” 。
其实,朱元璋时期的情况稍微有点不一样 。
朱元璋自称“淮右布衣”,其手下主要将领也多是淮右人 。
【蒙古骑兵怎么灭亡的 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淮北地区,水草丰美,适合养马 。
因此,元朝设立14个官办牧地,庐州马场就是其中之一 。
不仅是官办牧场,民牧也十分普及 。
元代时,由于统治者力保“蒙古本部”,战马基本上不取之于草原,而是取之于内地 。
因此,官办之外,元军的马匹主要取自民间,通过“市马”、“扩马”来补充马匹 。
所以,元代以后,淮北地区的战马数量、质量都很高,逐渐成为一支新锐力量 。
说句题外话 。到清朝末年时,淮北地区的捻军骑兵,也能在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面前不落下风,战斗力非常强大 。
朱元璋在陈友谅进攻洪都期间,以朱文正死守洪都,倾力打下庐州,可谓得到一快宝地 。
此外,在征战中,明军也获得了大批的战马、骑兵 。
第一类,是朱元璋从政府军处直接获取的 。
比如:早在1355年攻打太平时,朱元璋就俘获了纳哈初 。尽管纳哈初坚决不降,被朱元璋放归,但其在太平的所部多归顺 。
第二类,是朱元璋从各军阀处获取的 。
元末起义中,各军阀在与政府军作战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战马 。
在朱元璋平定江南时期,这些战马也逐渐归朱元璋 。
比如,破泰州时,俘5000人,获战马160匹;破高邮时,俘220余人,获战马370余匹 。
这样的战马数量,自然与草原骑兵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内地作战,步骑配合,对付已经不堪战的内地蒙古骑兵,还是够用了 。
朱元璋的正确战略当然,单纯靠力量,朱元璋要北伐成功,并非易事 。
朱元璋利用元各军阀的矛盾,先取山东、河南,次取大都,再定西北,整个过程步步为营,“先胜而后求战” 。
当时,内地蒙古骑兵多驻于河洛、山东 。
但是,王保保、李思齐等强力军阀都在陕西、山西等地,面对散守各地的蒙古骑兵,徐达、常遇春拥有压倒性优势 。
因此,大多数蒙古骑兵望风而降,很少进行激烈抵抗,整个作战基本没有悬念 。
加入明军的蒙古战士其实,元代后期,蒙古军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
许多蒙古军户也穷困潦倒,对元廷不满 。
由于朱元璋明确表示“蒙古、色目人···同生天地间···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因此,许多蒙古战士都加入了明军 。
在攻山东、河南时,都曾有大批蒙古军归顺 。
据《蒙古源流》记载,四十万蒙古人,只有六万人回到了草原,其余三十四余万都留在了汉地 。
可见,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战争,是各族人民一起反抗暴政的战争,得到了大多数蒙古战士的认可 。
到朱元璋设立军户时,大量归附蒙古军戍卫边地,成为明军的重要力量 。
再到靖难之役时,“朵颜三卫”甚至成为朱棣取天下的精锐 。
面对改朝换代,内地蒙古军事实上大多是没有持狭隘观念的 。
朱元璋能轻松取胜,主要还是元代统治的失败 。
漠北、辽东的骑兵无法调入,元廷只有依靠内地蒙古军作战 。
然而,与后代的明朝军户、清代八旗一样,内地蒙古军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甚至不能成为朱元璋北伐的主要对手 。
而且,对于蒙古战士来说,他们自己也饱受元贵族的剥削,并不愿为元征服殉葬 。
北伐时,朱元璋的骑兵力量虽不能与草原骑兵相提并论,但仍有一定规模,完成步骑配合还是没有问题的 。
因此,在朱元璋正确的政策和指导下,明军轻松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