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曹植的洛神赋)

小伙伴们,你们好,要是你对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和曹植的洛神赋不是很清楚,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 。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下面就来解答关于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曹植的洛神赋)

文章插图
小伙伴们,你们好,要是你对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和曹植的洛神赋不是很清楚,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 。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下面就来解答关于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 1、洛神赋是曹植写给谁的
  • 2、洛神赋甄宓
  • 3、曹植写给甄宓的诗
  • 4、曹植的洛神赋到底写给谁的
  • 5、曹植的洛神赋是为谁而作
洛神赋是曹植写给谁的《洛神赋》是曹植写给甄宓的 。
洛神赋甄宓1.曹植《洛神赋》是为曹植嫂子甄宓所作 。可能持有这种说法的人是因为这篇赋又叫《感甄赋》吧?其实甄在古代和鄄是通用
2.是为隐喻君臣大义之说 。这个我还真没有感觉到 。曹丕无论在当太子时还是继位后都是很排挤打压曹植的,曹植有他的政治理想
曹植写给甄宓的诗 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 。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甄宓)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所以,说是给甄宓也没错
曹植的洛神赋到底写给谁的洛神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
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 。曹植的《洛神赋》即是描写她千古名篇(是否是通过她描写甄宓存在争议) 。而《太平广记》卷三百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 。
(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有较大争议,当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
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魏国建立 。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 。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 。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 。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
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 。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 。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 。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 。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 。“鄄”与“甄”通 。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
【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曹植的洛神赋)】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 。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
一直以来,甄氏说都占据着主流,而君王论也时而露露头角 。几年前,学术界另一种观点横空出世,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 。)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 。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 。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 。“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 。”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挂念着曹植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本是一个整体,如今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来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 。此处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详情可参考所印文献,细细体会 。
曹植的洛神赋是为谁而作甄宓!《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