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每秒净赚1000美金的台积电,说行业下行周期要来了

文|郑灿城
编辑|高雅
被大客户砍单之后 , 台积电还是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
营收181.6亿美元 , 同比增长43.5%;净利润80.5亿美元 , 利润率达49.5% , 毛利率更是接近了6成 。 此外 , 还给出了继续延续上涨的预期 , 说Q3可能收入198-206亿美元 。
焦点分析|每秒净赚1000美金的台积电,说行业下行周期要来了
文章图片
(台积电业绩 , 资料来源:台积电 , 招商证券)
这份成绩单发生在市场传闻其被贡献了4成收入客户砍单之后 。 今年Q2 , 市场上传出台积电被苹果、AMD(超微半导体)和NAVIDIA(英伟达)砍单的消息 , 从过去三年台积电的客户结构来看 , 这三者对台积电收入贡献分别为35.6%、39.1%和40.4% 。
焦点分析|每秒净赚1000美金的台积电,说行业下行周期要来了
文章图片
(台积电客户结构划分 , 资料来源:Digitimes ,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这样的数字确实超出了市场预期 。 因为36氪观察到 , 自上个月开始 , 业内就开始有芯片即将进入供过于求状态的预判 , 台积电也在本次财报电话会上说 , “2023年将出现一个典型的芯片需求下滑周期 , 但整体下滑程度将好于2008年 。 ”
那么 , 现在半导体行业供求关系是怎么样的?前两年的“缺芯潮”刚刚平缓 , 为什么就开始供过于求了?未来又会有哪些趋势?36氪将从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出发 , 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
误判周期导致的供需错配
半导体是周期性极明显的行业 , 上一轮被广泛大众都知道的缺芯 , 根本原因就是疫情引发的周期预判错误 , 这一轮 , 也是一样 。
导火索是疫情冲击导致的需求下降 , 2020年Q2 , 由于芯片厂商出于对下游的悲观预期 , 减少芯片制造端的订单 , 转为消化库存 , 这就使供过于求、价格出现下降趋势 。
按理来说 , 疫情带来的线上办公红利 , 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的需求增加 , 给了终端厂商增加库存的机会 。 但需求向上要到芯片厂时 , 却难以被满足 , 就是在预判整体下行的情况下 , 库存量不足、产能也跟不上 , 计划增产时间滞后 , 行业就进入了想造造不出的“被动去库存”阶段 。
焦点分析|每秒净赚1000美金的台积电,说行业下行周期要来了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因此 , 去年消费者们熬夜抢的最新款手机 , 发货总要等上几个月 , 主要原因就是供给跟不上 。
然后就是被订单赶着走的阶段 。 既然产能不足 , 那就“主动补库存” 。 但问题是 , 晶圆厂扩产周期一般在1-2年 , 投产后产能爬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 供给增加的速度跟不上需求 , 价格上升 。
然而 , 需求等不到这个周期结束了 , 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出货量均开始下滑 。 IDC数据显示 , 2022Q1全球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出货量分别下降9%和3.9% , 预测全年出货量将下降7%和6.2% 。
所以 , 终端厂商卖不动了 , 但芯片厂商还在造 , 这就是“被动补库存阶段”:由于生产的“惯性” , 库存还在不断增加 , 无法及时消化 , 库存量被迫上升 , 半导体行业走向下行阶段——供大于求 , 价格下降 。
这是过去两年间半导体行业发生的供求关系变化 , 可以说是周期性难逃、被市场赶着走 。 台积电说这次的下行周期将会持续到2023H1 , 但这次的下行周期会更加温和 , 下降幅度比2008年更小 。 未来 , 当工艺制程得到突破 , 下游出现新的需求 , 半导体行业将会重复上述四个阶段 , 形成一个新的周期 。
事实上 , 周期性是半导体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特性 。 放到过去40年的时间维度去看 , 即使整体销售额画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 , 半导体业仍不得不面对期间的一些小插曲 , 中间经历了几次急涨急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