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

文章插图
常见的词牌名有忆江南、如梦令、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清平乐、采桑子、一剪梅、沁
【什么是词牌名?】园春、水调歌头等等 。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它是适应文化生
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在音乐和诗歌上的发展而流行的词,其前身是民间小调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
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
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
拓展资料
1、忆江南 。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
2、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
3、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 。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
扩展资料:
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1、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 。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2、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 。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3、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 。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 。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4、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 。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坡“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
词牌名,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
词牌常见类型:
一般性词牌名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或有,但已无从考证,或取自前人的某个词句,或只是一个风雅的名词而已 。
在这种情况下,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即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神韵和美感形象 。例如:鹧鸪天 、踏莎行 、相见欢 、点绛唇 、满江红 、摸鱼儿 等 。
其他类型:
1“歌”、“词”、“歌头”、“吟”等词牌名的译法
常带“歌"、“词”、“子”的词牌 。例如:子夜歌 、洞仙歌、柳枝词 、卜算子、天仙子 、更漏子、南歌子等 。
词牌子带“吟"一类的较“歌”、“词”更为典雅,是一种便于吟诵、格调高雅、节奏舒缓的诗体,可以显得庄重端方 。例如:水龙吟、瑞龙吟等 。
“歌头”意即前奏或序曲 。例如:水调歌头。
2、“令”、“引”、“近”、“慢”等词牌名的译法
有一些词牌末带有“令”、“引”、“近”、“慢”等术语 。"令"与酒令有关,是一种比较接近民歌的抒情小曲;“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慢”有篇幅较长、语言节奏舒缓、韵脚间隔较大等特点 。
“近”有亲昵、浅显的意思,可能与令、引等一样与曲调有关,指一种篇幅较“令”长而又不如“慢”曲那么典雅庄重的曲调 。
从字数上讲,大体上说,“令”多半属于“小令”范围,“引”、“近”多半属于“中调”范围,“慢”则绝大多数是“长调” 。例如:调笑令 、唐多令、扬州慢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