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商报只保留屈臣氏专柜|关闭全部线下门店,美宝莲转战线上胜算有多大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
只保留屈臣氏专柜 , 美宝莲决心放弃线下渠道?7月27日 , 有北京美宝莲专柜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已经接到撤柜通知 , 将于8月中旬停止营业 。 对此 , 美宝莲和欧莱雅均未给出明确回应 , 根据美宝莲客服人员的说法 , 此举为公司经营重心转移 , 线上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 。
调整线下渠道的不止美宝莲一家 , 包括赫妍等在内的美妆品牌均在对线下渠道进行调整 , 重心往线上渠道转移 。 在业界看来 , 这是电商渠道兴起 , 传统渠道的弊端显现所致 , 品牌希望通过转战线上寻找增量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品牌转战线上的同时 , 一些线上起家的品牌正在快马加鞭抢占线下渠道 。 由此 , 线下真的没有机会了吗?线上留给美宝莲们的机会又有多少?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只保留屈臣氏专柜|关闭全部线下门店,美宝莲转战线上胜算有多大
文章图片
线下渠道大撤退
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美宝莲正在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 。 根据相关报道 , 该品牌的线下门店正在陆续关闭 , 之后将仅保留屈臣氏内设置的柜台 , 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 。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只保留屈臣氏专柜|关闭全部线下门店,美宝莲转战线上胜算有多大】对于全面关店一事 , 欧莱雅和美宝莲方面未给出明确回应 , 但有北京美宝莲专柜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收到撤柜通知 。
美宝莲北京荟聚店负责人表示暂未收到闭店通知 , 目前仍正常营业;银座和谐广场店的美宝莲专柜工作人员表示 , 已收到撤柜通知 , 将在8月11日停止营业 , 专柜目前正在进行3-7.5折清仓促销活动 , 消费者可在8月初之前进行购买 , 之后可能会缺货 。
根据美宝莲客服人员给媒体的说法 , 品牌之前就开始陆续在各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 , 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 。 这是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 , 根据线下市场表现及销售统计情况 , 线上可能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 。
就像上述工作人员所说 , 美宝莲一直在针对线下渠道进行调整 。 资料显示 , 美宝莲从2016年起就开始优化零售网点 , 包括将单产不够标准的柜台撤掉、缩减低产出柜台的形象升级费用等 。 在2018年 , 美宝莲被曝正在陆续撤离商超大卖场渠道 , 当时欧莱雅中国发布公告称是主动调整渠道 , “部署以电商、化妆品店、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及新型精品店等为重点的渠道策略” 。 2020年 , 美宝莲被多家媒体报道退出中国百货 , 美宝莲中国表示是“线下渠道战略转型 , 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 进一步完善美宝莲高街潮流品牌独特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考量” 。
困在定位里
官网显示 , 美宝莲1915年在纽约成立 。 这个百岁老品牌在1995年登陆中国市场 , 次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 。
美宝莲曾经是欧莱雅集团面向中国市场的王牌之一 。 2003年 , 美宝莲在华口红销量实现两倍增长 , 这让欧莱雅在公告中表示离“让每一名中国女性拥有一支唇膏”的目标更近了一点 。 2009年初 , 美宝莲在中国660个城市拥有12870个销售网点 , 在欧莱雅旗下所有品牌中居于榜首 。
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能力的变化 , 入华27年的美宝莲开始有些“水土不服” 。
在2017年天猫“双11”预售人气榜上 , 美宝莲曾稳坐第一;2020年“双11”彩妆销售榜中 , 美宝莲排名第九 , 第一、第二名分别为完美日记与花西子;2021年“双11”彩妆销售榜前十里 , 已经不见美宝莲的身影 。
2月10日 , 欧莱雅集团公布了2021年财报 , 全年销售额约为2347亿元 , 同比增长15.3% 。 高档化妆品部销售额达到898亿元 , 贡献了欧莱雅集团约三分之一的销售业绩 。 欧莱雅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在财报中表示 , “欧莱雅奉行高端化和创新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