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商巨头困境反转,阿里和亚马逊的殊途同归

航天|电商巨头困境反转,阿里和亚马逊的殊途同归

困境反转 , 给很多科技股巨头带来了惊喜 。
宏观环境和经营波动 , 导致公司周期性陷入困境 。 低谷期 , 只有少数投资者可以保持理性 , 大多数投资者的短期投票导致股价开始下挫 。 而当形势开始反转 , 业绩恢复增长 , 公司股价往往比在困境底部时上涨很多 。 这就是“困境反转”的由来 , 超跌带来股价底 , 预示着新行情 。
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有反转机遇 , 站在今年以来的宏观角度看 , 疫情和通胀分别影响中美的社会零售发展 , 形成了一定的周期困境 。 其中 , 阿里和亚马逊两巨头 , 正好既是各自市场的领导者 , 又都经历了“宏观底” 。 恰逢财报季 , 两者形成了一组很有意义的对比 。

从波动周期规律看 , 阿里比亚马逊当前更值得投资
“短期内 , 市场是投票器 。 长期看 , 市场是称重机 。 ”1999年 , 巴菲特在自己的“太阳谷”演讲中引用了其老师格雷厄姆的观点 , 一举道明了股市波动的本质所在 。
阿里和亚马逊各自的情况是 , 截至8月4日 , 阿里股价年内下跌19%左右 , 亚马逊下跌16%左右 , 整体跌幅比较明显 , 高位跌幅还要更为剧烈 。 两个电商巨头有很强的相似性 , 市场的担忧一是来自后疫情时代电商红利增长放缓 , 二是全球宏观经济增速也在放缓 , 不确定性因素叠加 。
但这种趋同并不是绝对的 , 如果把两者的走势具体对比 , 其中的波动分化有一定规律 。
阿里在今年5月到7月初表现异常亮眼 , 股价从80美元左右反弹至120美元上方 , 反弹幅度高达50% 。 但这段时间亚马逊却从125美元上方回落至105美元 , 回落近20% , 股价表现并不好 。 进入7月 , 阿里又从110美元上方跌至95美元左右 , 亚马逊则从110美元回升至140美元左右 。
阿里和亚马逊的这种股价差异走向 , 来自统计区间内的中美货币周期不同 , 这是宏观而非基本面的影响 。 这两家公司在行业乃至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 , 接下来的走势也要考虑到宏观因素 。
具体来说 , 美联储3月开始收紧货币增长 , 5月后开始加速 , 连续加息75个基点 , 而中国在那个阶段则开始进行货币刺激 。 进入7月 , 美国经济负面气息更浓 , 市场一直炒作美国通胀 , 近两个月连续累计加息幅度150个基点 , 预期不断升温 , 资金流向还在放水的中国资产 。
现在 , 市场正炒作经济衰退 , 美联储放风经济稳定 , 但是华尔街开始预期9月放缓加息和计价美联储明年降息 , 美股里的二线成长股最近开始大幅跑赢中概股 。
这就是周期性 , 任何投资都是关于周期 。
这也是为什么说阿里目前在周期里的站位比亚马逊更好 , 存在一个短期的底部机会 。 对中概股来说 , 新的周期可能要来了 , 8月10日左右会再次成为一个拐点 。 中概股跑赢美国科技股的预期 , 主要有三点原因 。
首先 , 中概股已经向下调整了一个月 。 KWEB指数7月初至今下跌16%左右 , 纳指则创下近30年来最佳7月表现 , 单月涨幅15%左右 。 前者泡沫释放得差不多了 , 后者的泡沫在放大 , 一旦行情有变 , 中概股的抛压暂时会小一些 。
其次 , 美股这一轮上涨的逻辑 , 主要在于市场觉得通胀见顶 , 经济又进入衰退 , 美联储不敢再激进加息 。 但8月10日公布的CPI数据会打破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 , 美联储会继续捍卫抗击通胀相关预期 。 那么 , 中国资产的关注度会对应上升 。
最后 , 市场开始炒作经济衰退逻辑 , 最显著的动作就是FAAMG的财报并不好却被抱团 , 这时谁的基本面好、确定性高 , 谁就会迎来更多追逐者 。 8月中旬将开启中概股财报季 , 届时在基本面的带动下 , 这类公司会有一些价值上的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