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杰”都有谁?其中谁的事迹和作品流传最广?


“宋末三杰”都有谁?其中谁的事迹和作品流传最广?

文章插图
宋末三杰指的是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 。其中文天祥的事迹和作品流传最广 。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文天祥之所以最著名,是因为他有许多有名的事迹 。不仅在军事上有杰出的功绩,在文学上,也流传了许多有名的作品 。
文天祥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帮助宋理宗提议论策时,一口气写下了一万字,并且不带草稿 。宋理宗看上了这位人才,并提拔他为第一名 。在职期间,文天祥多次东下,收复州县多出 。后来,在一次战役当中,失败被俘,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殉国 。
他还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词,例如,《赴阙 》、《高沙道中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等 。
张世杰:范阳人 ,即当今河北范阳 。他是宋代末年的抗元名将 。也是个民族英雄 。年少时因为犯法逃到宋州,被吕文德收留 。从此过上了南征北战的生活 。
张世杰最有名的是崖山海战,张世杰率领苏刘义,方兴每天和宋军对战,把宋军逃亡的路全部堵死了,宋军饿的只能吃干粮,渴的时候只能喝海水 。但是最后,因为有援军支援宋军,张世杰兵败 。张世杰死后,天台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 。
陆秀夫:字君实。陆秀夫和文天祥一样,20岁为进士 。李庭芝坐镇苏州是,邀请陆秀夫为幕僚,生人主管机宜文字 。景炎三年,与张世杰辅佐朝政,陆秀夫作为丞相,辅佐八岁的卫王 。后被宋军攻败,跳海牺牲 。
陆秀夫留下来的作品有:《鹤林寺》《句》 。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 。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
张世杰(?——1279年)
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 。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 。于咸淳五年(1269年)元军围樊城时奉命拒敌,先后转战南北十年,
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 。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 。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 。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 。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 。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在突围入海的途中遇风浪殉国 。
陆秀夫(1236—1279)
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 。宋末政治家,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
宋理宗宝佑(1260)年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 。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 。德祐二年,任礼部侍郎 。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 。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定年号“景炎”重建宋廷,陆秀夫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 。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 。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庙号端宗,得年仅10岁 。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的亲弟弟7岁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杨太后垂帘听政,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
南宋末年,年仅七岁的赵昺在懵懵懂懂中,成了最后一任皇帝,但第二年,他就被左丞相背着,一同跳海殉国 。我们几乎没办法去了解这位皇帝,他太小了,也太悲惨 。而当时有三个人,被称为“宋末三杰”,在即将倾覆的南宋,他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尽力挽回 。他们分别是什么人?虽然南宋还是亡国了,那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什么?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克临安,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 。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 。同年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是为宋端宗 。
两年后,历经颠沛流离之苦的赵昰病死于碙洲荒岛之上 。他的弟弟、时年七岁的赵昺被拥立为帝,他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 。在南宋生死存亡的时刻,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壮士们,慷慨赴国难,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舞台 。一群南宋王朝仅存的精英,置身于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卫着风雨中飘摇不定的流亡政权,直到生命的终结 。
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累官至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张世杰随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进入福州 。五月,与陈宜中、陆秀夫等尊奉赵昰为帝,张世杰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 。这时的南宋小朝廷在元军的大举进逼之下只得四处流亡,时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
仅仅两年之后,九岁的赵昰在颠沛流离中病死,他的弟弟、时年七岁的赵昺被拥立为帝,他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春,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决定南宋命运的崖山海战拉开序幕 。在这场大战中,由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兵力占优势的宋军最终大败,军民死者数十万人,元军数次以高官厚禄招降张世杰,皆被拒绝 。
战败后的张世杰原本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以再图后举,但杨太后亦赴水而死,恢复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就此破灭 。临死之前,张世杰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 。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 。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卒于平章山下 。
陆秀夫,字君实,今江苏省建湖县人 。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张世杰等共同拥立益王赵昰于福州 。后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陆秀夫依然坚持信念,鼓励众臣 。端宗赵昰病死后,陆秀夫等又拥立时年七岁的赵昺为帝 。在之后的崖山海战中,宋军大败,陆秀夫原本想要护卫末帝赵昺的坐船一起逃走,但被元军所阻,在得知突围无望之后 。陆秀夫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末帝赵昺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许多忠臣亦追随其后,十余万军民跳海殉国 。
【“宋末三杰”都有谁?其中谁的事迹和作品流传最广?】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今江西省吉安人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五月,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共同拥立益王赵昰于福州 。后赴福建聚兵抗元,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崖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宁死不发一言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于大都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