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还要扩产能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 , 作者:顾文军 , 原文标题:《下行周期与长期主义:中国半导体的逆周期投资》 ,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需求下降 , 美国制裁 , 行业波动 , 再叠加疫情与经济下行 , 未来形势或将更加恶化 。 这时候中国半导体的产能投资 , 是暂停、缩减 , 还是继续加大投入?
芯谋研究认为 , 芯片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 , 久久为功 , 咬定产能建设不放松 。 展望未来 , 到2030年中国半导体扩产乐观的情况下(国产设备取得重大突破) , 与实际需求相差170万片/月 , 悲观的情况下缺口达到230万片/月 。 所以中国半导体产能缺口将持续增加 。
中国半导体还要扩产能吗?
文章图片
一、产能为什么长期缺
第一 , 短期调整 , 长期紧缺 。
半导体是周期产业 , 产业发展史上多次起伏循环 。 今年由紧缺周期进入调整周期 , 即便消费市场下行 , 但汽车芯片等领域依然紧缺;即便某个阶段市场需求的总量有所下降 , 但长期趋势依然紧缺 。 这是产业固有规律 , 今天的市场调整不值得恐慌 。
从长期趋势来看 , 所有技术进步的趋势都是智能化、自动化、连通化 , 通俗来讲 , 就是芯片化 。 未来高科技新应用新场景都来自芯片 , 所有机器、所有产品、所有场景都需要芯片 。 只要科技发展不停步 , 人类向前的脚步不停止 , 芯片需求和芯片产能增加的趋势就不会有任何反复的可能 。
第二 , 中国市场巨大 , 国产化潜能无限 。
中国制造无论在过去 , 现在还是将来 , 都是全球制造的重要力量 。 在智能化和芯片化的趋势下 , 芯片的用量将大幅增加 。 但是国产芯片的供给却远落后于中国本土企业的需求 。
中国半导体还要扩产能吗?
文章图片
展望未来 , 到2030年中国芯国产化乐观的情况下(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本土产能供应充足) , 国产化率将达到55% , 反之则仅为38% 。 芯谋研究预估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 , 届时中国本土企业的芯片供需缺口预估超过3000亿美元 。
虽然创芯路漫漫 , 但中兴事件 , 尤其是华为事件 , 以及近几年的半导体制裁等外部“神助攻”下 , 半导体国产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 中国制造“发自内心”的支持是芯片国产化最大的驱动力 。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 , 芯片国产化的进步 , 不会因为外界突变而改变!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市场是创新的重要策动力 。 国产芯片会随着中国制造的升级而进步 , 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 。 在消费电子领域 , 会步步突破 , 追上中国终端的步伐 。 同时 , 汽车市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也会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 。
第三 , 中国的芯片制造产能扩张缓慢 。
新兴产业对芯片需求剧增 , 但近几年来 , 国内芯片制造业的扩产速度却没有跟上市场需求 。 尤其是国内芯片需求增长与产能扩张速度不相匹配 , 虽然一些制造商在扩产 , 但国内缺口仍然很大 。
华虹近两年扩产速度放缓就更为可惜 , 或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 但更多与外界对其支持不足有重大关联 。 也与这几年国内新主体激增后的“拆墙”式的挖角有关系;也与过去几年资源分散 , 撒胡椒面有关系;也与这几年缺乏点式精准支持有关系 。
过去一两年 , 半导体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达到100%、105% , 这不正常也不符合产业规律 。 这种高负荷连轴转是不可持续的 , 一个企业总要留出一部分产能做技术研发和安全冗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