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市场:全球已“红海” 中国尚“蓝海”

当消费互联网陷入低谷期后 , 市场又开始寻找新的潜力股标的 , 如最近大热的机器人行业 , 已经有声音喊出这将会复制消费互联网的成功 , 会让一级和二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
凡事都是定性容易 , 但用量化分析则往往要复杂许多 , 这也就使得市场出现强调定性 , 但忽略细致分析的现象 , 于是撰写本文主要来探讨以下问题:
其一 , 当下机器人市场的基本格局;
其二 , 中国机器人市场是否可以复制消费互联网的成长性奇迹;
其三 , 如今是否是投资机器人的最好时机 。
机器人概念股缘何不及FANG?
在此之前我本人曾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阐释过机器人在未来的蓝海效应 , 简而言之 , 在一个总劳动力供给下行 , 且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边际逐渐收窄之时 , 如果要提高总生产供给 , 拉动总经济增长 , 就必须突破现有劳动力的束缚 , 也就是向科技要增效 , 机器人就成为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手段 。
考虑到此分析方式过于学术化和宏观 , 仅得出了机器人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 且前景十分光明这一结论 , 反而忽略了微观领域行业的发展脉络 。
为客观判断机器人所处阶段 , 我们整理代表性机器人ETF(ROBOH与BOTZ)与标普500指数价格 , 并统计每日同比变动情况 , 见下图
机器人市场:全球已“红海” 中国尚“蓝海”
文章图片
若我们武断推论机器人为“蓝海”时 , 看到上图大概会吃惊许多 。 作为一个所谓的“蓝海”行业 , 缘何在大多数时间都跑不赢标普500?在美联储放水刺激后 , 机器人ETF并未旋即走高 , 而是一直躺平到第三季度才迅速拉起 , 在2021年第一季度增速达到峰值之后 , 增长动力旋即回撤 , 在2021年末同比增长开始跑输于标普500 。
如果我们引用投资学的基本逻辑 , 在一个大放水的周期里 , 市场风格会发生如下变化:无风险利率下行 , 市场开始偏爱于高风险且高收益的公司 。 但在上图中 , 机器人概念尽管受放水影响也得到了一定的溢价 , 但客观说其溢价幅度和能力并不能满足于开篇所寄予的期望 。
为客观对比 , 我们再将消费互联网的代表FANG+的ETF同比变动加入上图 , 可得到下图
对比之后就相当清晰了 , FANG+尽管在加息前也是表现平平 , 但美联储宣布放水之后股价旋即得到体现 , 此后大幅领先机器人和大盘 , 无论是牛市的持久性抑或是峰值 , FANG+都是相当耀眼的 。
经过此番简单对比 , 我们似乎对机器人概念是大蓝海的判断产生了动摇 , 或者说其蓝海的成分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纯正 。
但这又明显违背开篇的判断 , 全世界都在追逐此赛道 , 一级市场资金也越来越钟爱有机器人概念的公司 , 这明明是一个蓝海赛道 , 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从机器人行业专利入手 , 理由为:作为以制造业为主基调的行业 , 专利技术的集中度是可以反映出行业发展的阶段 , 抑或是说 , 假如一个行业属于典型的高成长概念 , 那么其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 专利的技术也就可能更分散 。
这与消费互联网 , 甚至是智能手机的产业逻辑都大相径庭 , 原因为消费互联网更多是建立在商业模式的创新 , 技术权重在行业发展之初相对较低 , 而智能手机虽然有各类专利门槛 , 但事实上专利相对分散 , 且专利的持有者又往往是智能手机的供应商 , 合作大于竞争 。
我们把机器人行业的专利数量做如下梳理 , 并制作下图
机器人市场:全球已“红海” 中国尚“蓝海”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