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
文章图片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
文章图片
26个研发项目转化落地 , 6项发明专利 , 13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周家荣技能大师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 。
“工作室现有25人 , 都是公司的技术骨干 , 我们正在研发港口用的高强度钢绳 。 ”周家荣说 , 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先后用于“中国天眼”、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港珠澳大桥、北盘江特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
文章图片
贵州钢绳集团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
今年是周家荣入行的第35年 , 职业生涯的前半段 , 周家荣潜心钻研技术、精进工艺 , 攻克一项又一项难题 。 如今 , 专注研发“高精尖”项目、传授技术带徒弟、检查钢绳的捻制质量是他的主要工作 。
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国家级工匠 , 周家荣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 “热血青年”是工友们对他的评价 。 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 , 周家荣除了吃饭睡觉 , 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工位上 , 追着老师傅请教工作中的难点、疑点 , 仅用三个月就能独立上机操作 , 而新工人通常要花半年时间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人的一生要一直学习 , 沉下心来专注做好一件事 , 不断提升自己 。 ”这是刚入职时 , 周家荣的师傅对他的要求 。 在此后的30多年里 , 周家荣一直谨记师傅的话 , 并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徒弟们 。
2003年初 , 公司确定开发模拉面接触产品 。 这在当时是一种钢绳中钢丝数量多、钢丝接触面大、破断拉力高、使用寿命长、技术含量很高的新产品 。 这个任务落到了周家荣和他的团队身上 。
如何进行“模子选型” , 怎样提升韧性 , 如何将钢丝从出口小的模子里穿过……这些都是摆在周家荣团队面前的难题 。 开会讨论、制作方案、反复实践检验 , 不断钻研、不断改进 , 最终周家荣和他的团队耗时一个月通过改进“模子”、加入机油冷却等方法攻克难题 , 研发出产品 。
“最细的钢丝绳只有0.2毫米 , 和头发丝差不多 , 要用在国之重器上 , 责任重大 , 不敢有一丝马虎 。 ”周家荣感慨 , 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是每一个钢绳人的座右铭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周家荣:钢丝绳上出细活
文章图片
周家荣(左二)指导后辈检查钢绳质量
常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让周家荣在技能上有了质的提升 , 但随着研发项目愈加复杂 , 新的指标、参数让他眼花缭乱 , 周家荣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理论知识 。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大专课程 , 加强对钢丝绳制造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学习 , 报名参加公司和分厂组织的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专题培训 。
而后 , 周家荣一直秉承着“实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 采用“股绳工培训课堂+实践”综合教学法 , 培养了数百名技术骨干 。
工匠精神 , 在于传承 。 “通过我们的努力 , 贵州生产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高端钢丝绳 , 希望我们老一代人的技艺、精神能被传承下去 , 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 谱写贵州更加辉煌的十年 。 ”周家荣说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采访人员桂榕
编辑王帅
二审刘义刘娟
三审田旻佳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