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郭台铭: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待在厂里,只想从事互联网等轻松工作

电子商务|郭台铭: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待在厂里,只想从事互联网等轻松工作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郭台铭: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待在厂里,只想从事互联网等轻松工作

郭台铭一心向往的“印度梦”破碎了!曾经大言不惭放出“大陆市场离不开郭台铭 , 是富士康给了大陆人赏饭吃”的豪言壮语 , 如今灰溜溜地想转回大陆市场实在滑稽!
郭台铭在台湾创办富士康的时候 , 是1974年 。 当时正值西方国家进行低端产业转移 , 台湾人力成本低、政策好、区域稳定 , 作为承接方再好不过 。
富士康初创时有200多个员工 , 做的电器树脂模具 。 后来台式电脑普及 , 各种电脑配件加工厂纷纷入局 。 目光敏锐的郭台铭也看上了这个行业 , 增加了电子产品生产线 。

【电子商务|郭台铭: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待在厂里,只想从事互联网等轻松工作】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 富士康发展壮大 , 1988年又在深圳建厂 , 台式电脑的组装量占据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
此时的富士康 , 可谓是代工界的牛耳 。
1995年 , 苹果公司跟原先的代加工厂摩托罗拉发生矛盾 , 迫切需要新的合作伙伴 。 乔布斯把目光放到了富士康身上 。 认识郭台铭没多久 , 就提出了合作意向 。
此后 , 富士康正式成为苹果的代加工厂 , 直到现在 。
富士康发展得顺风顺水 , 郭台铭的财富也水涨船高 。 以63亿美元的财富 , 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 俨然春风得意 。
可风光的背后 , 却是工人们的血汗 。
代加工产业 , 靠的就是量大取胜 , 产品利润微薄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富士康的工人想要多赚工资 , 就只有拼命加班 。
疯狂的时候 , 富士康的工人平均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 。 除去吃饭的时间 , 能睡得也不过四五个小时 。 在管理上 , 用的也是高压政策 , 把工人当成机器使用 。
不在沉默中爆发 , 就在沉默中死亡 。


2010年1月 , 一个19岁的员工在富士康跳楼 。 好似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 在之后一年内 , 跳楼事件达到了13例 。 富士康处在舆论讨伐的风口浪尖 , 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个工厂是怎么对待员工的 。
“血汗工厂”成了富士康的标签 。
郭台铭当然不愿意背这个锅 , 在媒体面前说一定会加强保护 , 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 在之后也做了些改变 , 增加工人权益 , 严格限定加班时间 。
可这一切 , 到代表着会少赚钱 。 为了降低成本 , 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增加后 , 富士康开始往北方迁移 , 比如郑州、重庆这些中西部地区 。 还积极研发机器人 , 在简单的生产线上代替人工 。
局面刚稳住没几年 , 疫情来了 , 实体业遭到了巨大冲击 。
此时的苹果公司 , 就打算把生产线搬到印度 , 郭台铭自然也紧随其后 。 这不是什么感情好 , 都是利益的衡量 。
印度人口众多 , 仅次于中国 。 但在智能手机领域 , 只有4亿人在用 。 对苹果公司来说 , 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 不过印度也不是白白开放市场 , 而是通过增加关税的方式 , 逼那些手机公司在印度建厂 , 而不是单纯的卖东西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