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

在快手方面第五次尝试出海之际 , 字节跳动的TikTok早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现象级产品 。 如今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几乎所有的出海产品中 , TikTok无疑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 以至于让Instagram等海外产品都不得不开始短视频化 。 但TikTok的强势崛起也使得其自两年前开始就一直处于风暴的中心 , 不仅要面对Meta持续不断的舆论攻势 , 安全研究人员更是持之以恒地对其“挑刺” 。
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
文章图片
日前 , 安全研究员FelixKrause发文称 , TikTok在iOS应用内的浏览器中将JavaScript代码注入外部网站 , 允许TikTok在用户与给定网站交互时监控“所有键盘输入和点击” , 包括密码和信用卡信息等任何敏感信息 。 并且这位安全研究员是这样形容TikTok的行为 , “从技术角度来看 , 这相当于在第三方网站上安装键盘记录器 。 ”
TikTok方面显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恶意的 , 他们在声明中强调 , 相关JavaScript代码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任何恶意行为 , 这一代码仅用于调试、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控 。 事实上 , 同样的事情Meta也干了 , iOS版的Instagram、Facebook也使用了自家的应用内浏览器 , 而非苹果的Safari浏览器 , 同样也利用注入JavaScript代码的方式追踪用户的交互、文本选择 , 甚至是文本输入 。
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 , 无论TikTok还是Instagram、Facebook , 它们都使用了自己定制的浏览器 。 对于移动互联网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 web端是PC互联网时代的代表 , 而移动互联网的象征则是APP , 两者之间是替代关系 , 本应更“先进”的APP里不应该内置浏览器 。
然而 , APP(应用程序)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些功能 , 只要能达成目的手段并不需要固定 , 因此使用web端相关技术也是可以的 。
通常来说 , 当下主流的APP开发分为了原生与混合两种模式 。 在原生开发模式下 , APP是由“云服务器数据+APP应用客户端”两部分构成 , APP中的所有页面都是用代码编写 , 其所有的UI、数据内容、逻辑框架均安装在移动终端上 。 尽管原生APP可实现的功能最全、用户体验更好 , 而且后期可维护性、可拓展性都很出色 , 但代价就是成本更高、开发周期更长 。
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
文章图片
为了节省开发成本 , 只需要一套代码就能做出iOS与Android两个版本 , 许多开发者选择了基于框架开发的混合开发模式 , 而这一模式下APP通常是由“HTML5网页+APP应用客户端”两部分构成 。 原生代码部分利用WebView插件为H5页面提供容器 , 程序主要的业务实现、界面展示都是借助与H5相关的Web技术实现 , 比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的APP就是借助混合开发模式而成 。
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既然大规模使用了web技术 , 用内嵌浏览器来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事实上 , 得益于过去二十余年积累、已经非常成熟的web技术 , 如今相当多APP本质上就是浏览器套了个APP的外壳 , 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只需要更新web代码就能实现APP功能的更新 。 当然 , 在APP里内置浏览器不仅仅是APP混合开发的产物 , 更有着运营层面的考量 。
TikTok被曝监控用户,其实要怪苹果的隐私新政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手机的可视空间如此之小 , 以至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操作是非常不利于用户体验的 , 并导致用户每跳出APP一次 , 就会增大流失率 。 为此 , 开发者自然希望能把用户尽可能的留在APP里 。 当然 , APP里内嵌浏览器还有一个很隐秘的作用 , 那就是非常有利于挖掘用户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