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影响跨越多个圈层 全球变暖何以“四处横行”( 二 )


发生气候突变可能性不大
尽管全球变暖在地球各圈层均有所显现 , 但对于大气圈 , 任国玉说 , 全球变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与气候关系极为密切的大气水汽含量变化 。 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 , 空气中就能多容纳7%的水汽 。
观测数据表明 , 随着全球变暖 , 中高纬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增加趋势 , 而欧洲和非洲副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下降趋势 , 有研究认为这会导致干的地方愈干、湿的地方愈湿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 各地降水结构出现了变化 。 在我国 , 近50年来 , 年平均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 , 小雨日数减少达13% , 而暴雨日数呈现一定程度增加 。
人类能感知到的不利影响远不止如此 。
过去几十年 , 伴随气候变暖 , 我国北方干旱和南方水涝灾害都有增加趋势 。 但对于未来情景 , 科学家们莫衷一是 。
有科学家认为 , 到2050年 , 我国北方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摄氏度以上 , 但降水增加很少 , 会导致气候变干 , 河湖水量减少 。 另一方面 ,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 , 北方需水量将持续上升 , 水资源短缺可能趋于严重 。 也有科学家认为 , 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北方 , 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 , 气候条件趋向湿润 。
根据IPCC报告 , 预计到2100年 ,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0厘米 。 由于地面沉降 , 我国辽河、海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沿岸 , 海面上升速率将高于全球平均值 。 海面上升会导致海岸侵蚀、加速海水倒灌和地下水污染、引起土壤盐渍化、破坏海岸生态系统、增加强风暴潮危害 。
我国濒危植物达1000余种 。 如果气候变化速率太快 , 加之人类活动造成的动植物碎片化分布 , 一些物种将加速灭绝 。 物种灭绝对我国未来农业、林业、渔业、制药业、旅游业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那么 , 全球气候会不会发生突变?
对此 , 任国玉表示 , 气候变化发生在包括多年代、百年、千年甚至更长的地质时间尺度上 , 涉及气候系统外强迫因子及其变化 , 也涉及气候系统内部分量的变化及反馈机制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像电影《后天》中描述的快速气候突变发生的可能性 , 应该说很小” 。
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开更多谜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 全球陆地或一个特定区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强度和持续期是否发生了明显趋势性变化?
在任国玉看来 , 我国幅员广阔 ,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 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别很大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增有减 。
多年来 , 任国玉团队利用大陆范围过去50至60年每天的地面实测气象资料 , 对高温、低温、强降水、干旱、热带风暴、沙尘暴、大风等7种主要类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分别进行了分析 。
研究表明 , 过去50至60年间 , 我国极端高温事件有较明显增多 , 但极端低温事件却有显著的减少;强降水事件有所增加 , 但增加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 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新疆等地强降水事件频率上升 , 而华北、东北南部和西南地区强降水事件频率则表现为下降;气象干旱面积百分率有所增加;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或台风、沙尘暴及大风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
进一步将上述7种主要类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总体变化情况进行区域综合分析 , 可发现在这个时间内 , 我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极端事件发生频率总体上看没有出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性变化 , 观测记录的前30余年呈轻微减少趋势 , 而后30余年则略有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