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挥泪斩马谡 故事概括


孔明挥泪斩马谡 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的曹魏名将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 。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 。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
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
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 。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
扩展资料: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
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 。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 。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
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 。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文:
谡自缚跪于帐前 。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 。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 。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 。”叱左右推出斩之 。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 。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
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 。”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 。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
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 。孔明大哭不已 。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
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 。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 。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建兴六年夏五月也 。
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
翻译:
马谡把自己绑起来跪在军帐前 。孔明生气说道:“你自由熟读兵书,战法也很熟练 。我多次告诫你街亭使我们的根本 。你以全家性命做担保,担当这个任务 。你如果早听王平的话,哪里会发生这种灾祸?”
“你今天打了败仗,折损兵将,还丢了城池,都是你的罪过!不惩罚你不能服众,你也不要怨我,你死后家里老小我会按月给钱粮,你不必担心 。”
然后招呼士兵推出去斩首 。马谡哭泣着说:“丞相你我如同父子,我死罪难逃,希望你想想舜用大禹的衣衣,我死了也没有怨言 。”说完大哭 。孔明哭着说:“你我就像兄弟一样,你不必多说了 。”士兵推出马谡,即将斩首 。
参军蒋琬从成都刚到营帐,见到马谡即将被斩,大喊刀下留人 。入帐见到孔明说:“曾经楚王杀了大臣得,然后晋文公十分高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就杀了聪明的臣子,难道不可惜吗?”孔明流着泪回答说:“曾经孙武战无不胜是因为法度严明,现在天下纷争不断,我如果不执行军法,怎么带兵杀敌?应该把他斩了 。”
不久,军士捧着马谡的头颅站在台阶下 。孔明大哭不能停下 。蒋琬问:“今天马谡犯了军令,既然已经伏法,丞相为什么要哭呢?”孔明说:“我不是为了马谡哭,先帝在白帝城曾经嘱托过我,马谡此人不可以重用,今天果然应验了,我实在是后悔啊,想起先帝的话才痛苦的!”军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
马谡死于三十九岁那年,那年是建兴六年夏天五月 。后人曾经有诗说:“丢失街亭罪过太重,都怪马谡纸上谈兵,辕门外斩首正了军法,想起来还觉得先帝英明 。”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 。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 。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 。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 。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 。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挥泪斩马谡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 。
【孔明挥泪斩马谡 故事概括】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 。
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 。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 。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 。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
扩展资料: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 。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
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 。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
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
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 。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