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信这种消息别乱传,可能惹祸上身,看看你做过没有

微信|微信这种消息别乱传,可能惹祸上身,看看你做过没有

文章图片

微信|微信这种消息别乱传,可能惹祸上身,看看你做过没有

文章图片

微信|微信这种消息别乱传,可能惹祸上身,看看你做过没有

随着网络科技越来越先进 , 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就越大 。 就比如现在的微信 , 几乎是人手一个账号 , 这使得大家的交流沟通更加便利 , 消息传递也越来越快 。 最近 , 网络上报道了一则事关微信的消息 , 被当事人告到了法院 , 最终被判了道歉和赔偿 , 事情经过到底如何 , 下面来一起看一看 , 可能你在生活当中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


事情发生在2021年12月 , 一条关于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之间的非正常交往八卦消息 , 通过微信在网络上传开 。 一名学生的妈妈(此后成为甲妈妈)在孩子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了自己老公和另外一名学生的妈妈(此后称其为乙妈妈)之间非正常交往的言论 , 让当时班里所有孩子的家长炸锅了从而被传到了网上 。
而被告人王某作为学生家长 ,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 看到自己孩子的班级群里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学 , 误以为这两人是一个人 , 也就是案件中的原告 。 抱着八卦的心态 , 王某就将这个瓜发到了自己建的约有500人的微信群里


事情经过网络发酵 , 迅速被网络上热议 , 一度被传得很开 , 这导致原告被大家误认成为小三 。 原告对此感到非常气愤 , 一怒之下将王某告上了法庭 。

然而经过双方确认 , 原告并非是王某所看到消息中的乙妈妈 , 原告认为 , 王某所误传的信息对自己造成很大伤害 , 因此向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要求判王某公开进行赔礼道歉 , 并且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0元和律师费6000元 。

经过法院审判 , 王某确实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损害 , 且带来了一些精神上的伤害 , 因此 , 法院最终宣判:被告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奉贤”公众号向原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声明 , 保留三天不删 。 如果不履行 , 则由法院在一级报刊上进行刊登 。 另外 , 上海市奉贤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 , 判处被告王某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 律师费4000元 。
判罚结果出来之后 , 王某表示不同意 , 提出上诉 , 二审法院最终维持原判 , 不做更改 。

作为互联网群的组建者和使用者 , 我们都应该文明互动 , 谨慎发言 。 吃瓜的时候尽管很过瘾 , 但这个瓜到底是不是真的 , 在未确认真实性的时候 , 切勿自己进行乱传 , 以免犯下王某类似的错误 。
【微信|微信这种消息别乱传,可能惹祸上身,看看你做过没有】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请关注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