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物流发展简史

无人机物流发展简史
文章图片
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落地有着根本区别 。
作者|陈晨
编辑|北方早在2013年 , 当贝佐斯喊出「亚马逊将采用无人机配送」时 , 曾一度点燃社会的热情 。 资本市场一度看好无人机物流 , 硅谷一批公司参与了这个领域的技术竞赛 。 与此同时 , 在国内 , 顺丰最早投入了这项前沿领域的探索 , 在中国农村开展了无人机送货的尝试 。 此后 , 京东、美团等纷纷结合自己的业务展开投入和尝试 。
近十年过去 , 经过大疆引领全球无人机风潮、消费级无人机爆火后又遇冷、全球最先进的实验室逐步走向室外、走向商业运用 ,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迎来了全面的、新的思考 。 ToB的机会开始显露 。
很大程度上 , 开展低空物流不仅是行业的机会 , 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 。 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 , 「在航空领域 , (历史上)我们一直被欧美带着走」 , 是大疆让局方看到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机会——「目前来看 , 我们确实在无人机领域有机会引领全球 。 」
01
「这事儿能成!」
2013年12月 , 《60分钟》制作团队争取到了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Bezos)的采访机会 。 在贝佐斯的带领下 , 拍摄团队前往亚马逊办公楼的一个神秘房间 。
一路上 , 关于「房间里有什么」的猜想不断被否定 , 贝佐斯也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们能猜到是什么 , 我将分一半财产给你们去拉斯维加斯试试运气 。 」大家的好奇心被高高吊起 , 直到看见房间里放着的东西——一架八旋翼的无人机 。
「像是巨大的、会飞行的狼蛛」 , 制片人米哈伊洛维奇回忆 。 此前已经出现了有关亚马逊无人机物流项目PrimeAir的传闻 , 在《60分钟》团队的记录下 , PrimeAir的无人机「蜜蜂」首次面世 。
在贝佐斯的构想中 , 有了「蜜蜂」 , 消费者从点击「购买」按钮到收到包裹只需30分钟 。 他还在节目中大胆预测 , 无人机送货会在接下来的四到五年内进入市场 。
无人机物流发展简史
文章图片
载货飞行中的亚马逊无人机|来源:网络
高调的贝佐斯点燃了社会的热情 , 「无人机配送」连续数周霸榜美国新闻 。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 , 物流先锋顺丰也在做着同样的探索 。 在广东东莞 , 类似的八旋翼飞机模型搭载着25KG的货物不断试飞 。
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之间 , 一场将无人机投入物流的竞赛开始打响 。
就在亚马逊喊出口号的大半年后 , 在澳大利亚一处农场外 , 谷歌也正式披露了自己早已启动两年的无人机物流项目ProjectWing 。 致力于打造运送医疗用品的无人机公司Zipline则早已穿越卢旺达西部 , 将重要的血液制品送到需要额外供应的医院 。 老牌物流公司联邦快递也开始测试 , 试图将无人机交付与现有的物流模式集成 。
一段时间的持续曝光之后 , 美国很多创投基金开始瞄准无人机物流 。
彼时 , 博士毕业的毛一年正在高通研究院工作 。 他的朋友主导了高通于2014年投资的一个无人机物流项目 。 高通的投资逻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市场对这个新兴领域的判断——PrimeAir服务于亚马逊自有的物流系统 , 其他的电商平台如果有无人机配送的需求 , 并不能被PrimeAir所满足 。 「只要你相信贝佐斯的眼光是对的 , 即使其他无人机物流项目竞争不过PrimeAir , 也是被市场所需要的 。 」
实际上 , 高通内部也在做无人机 。 早在2010年前后 , 高通便开始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VijayKumar教授团队合作 。 Kumar教授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无人机的科学家之一 , 其团队早在2006年就开发出了四轴飞行器原型 。 通过将高通芯片嵌入到他们的小型无人机上 , 无人机便能实现一些视觉方面的定位与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