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寺庙的流量密码与新媒体生意经( 二 )



甚至是在小红书上,一片“纯欲”、“Y2K”、“欧美风”的潮流风向争奇斗艳之中,最有门槛的人设却是“佛媛”。你很难定义“佛系名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风格,只知道这些常在经书和茶杯边上摆拍的“善男信女”以一己之力把寺庙和素餐馆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三宝|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寺庙的流量密码与新媒体生意经
文章插图

小红书上,“佛媛”成为当下流行风格

内容平台上,泛佛教内容背后的创作主体不甚相同:有寺院官方外联部(或是文宣部)、 佛学院、僧人私人账号、专业短视频团队、景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方,比如导游或者周边的民宿主。他们经营账号的目的有所差异。

对于寺院来说,短视频平台的自由度和强互动性让更多人打破了对佛教、寺庙、僧人的刻板印象认知,让他们的形象更为亲近、真实,而非仅仅是“与世隔绝的世外高人”形象或是一些社会报道中出现过的”打着佛教幌子的骗子”。

比如释延淀和他的弟子三宝,除了发一些展示功夫和练功的视频,也会有精心编排的小剧场。有时也会玩起网络流行梗,奶声奶气的三宝到处问同门师兄弟,“什么是快乐星球?”

有些僧人出于个人兴趣开始在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弘法和分享个人生活两不耽误。在五台山的安觉师父自己打理着一个精舍,以静修为主。他平日里会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上分享一些佛教知识和他的修行日常。

“偶然接触到了这些自媒体,后来通过了解发现(短视频)平台的受众面是那么的广,不乏一些佛教徒和想了解佛教的人。分享这些内容也是希望让有缘的人看到以后,生欢喜心,结一些善缘。”安觉法师告诉“深响”。“欢喜心”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所以内心非常欢喜。”

安觉师父出家已经近20年,平时的学佛的功课也和大家工作学习一样忙忙碌碌,每天基本上是三四点钟就起床,念经打坐,制作供品,清理打扫,日常接待,为大家答疑解惑,和处理各种生活琐事,偶尔下山采购。

“说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其实影响是相互的。在家人是我们所说的‘要渡的众生’,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身修行上的不足,也看到众生的需求。”安觉师父说。

短视频平台大大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的需求,也让他和更多人通过网络产生了联结。不过,对于流量和粉丝数,他没有太多的概念,也没有在认真规划和运营,只是在闲暇之时发布一些视频。

但是毫无疑问,一些人是冲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去的。

景区、民宿、或是在寺庙打卡的网红,希望借助平台曝光量给自己引流,这也无可厚非。疫情之后,旅游景区尚未完全开放,比如五台山,一直在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的制度限制客流,大多数旅游大巴都停运了。游客量的骤减让景区周边的商贩收入受到影响,短视频成为吸引粉丝、和潜在顾客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

二、商业的经不好念

泛佛教内容在平台走红,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流量总是与商业价值挂钩。在这一点上,“佛”似乎也不能免俗。直播、植入、卖货都跟着出现了。

在 @灵隐、@普陀山上、@释觉空等账号里,都有好物橱窗的链接,卖的商品多是挂件、福袋等吉祥物件,还有一些佛家相关的书籍和经书。在少林三宝的视频中,也出现了百度AI机器人小度的身影。“三宝也收了一个徒弟。小度小度,少林寺的茅房怎么去?”

三宝|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寺庙的流量密码与新媒体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