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解决卡脖子难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text":"作者 | 成为
9月2日 , 孟晚舟在母校都匀一中的演讲《读书万卷 咖啡千杯》有一句话吸引了笔者 , 她说“在华为 , 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 , 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 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 , 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 。
孟晚舟在演讲中还提到 , 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 , 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 。 “用人之长、人尽其才” , 是华为的用人之道 。
在用人和吸引人才上 , 华为这家公司很大胆 , 很超前 , 甚至不像一家公司 。
01
为什么急需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人才?
从孟晚舟的演讲中可以看出两个原因:
一是众所周知的外部打压 , 面临先进部件和先进要素不可获得的情况 , 这一挑战华为最早遭遇 , 但如今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绝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面临的 , 是整个国家面临的挑战;
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本身瓶颈 , 这也是全球科技行业共同的挑战 , 即数字世界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元宇宙世界对算力的需求 , 正如孟晚舟所说“计算能力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底座 , 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 但现在的算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 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
今年4月 ,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曾在分析师大会上提出 , 数字技术将以超过十年百倍的速度增长 , 然而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提出的 , 基于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遇到瓶颈 。
科学是无尽的前沿 , 这些难题都非短期或常规路径所能解决 。 因此华为提出寻找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人才 , 任正非发出“我们要敞开胸怀 , 解放思想 , 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的呼吁 。
事实上华为已经在行动 , 一方面开始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 , 另一方面面向全球招聘“天才少年” 。
2021年12月 , 法国数学家、2002年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加入华为;截至2021年年底 , 华为已揽入300多名 “天才少年” , 他们的使命便是探索基础研究 , 放眼未来 。
寻找这样的人不易 , 留住这样的人更需要好的环境 , 华为是如何做的?
02
包容:允许偏执狂存在 , 允许“怪异”学生成长
任正非先生在去年8月的一篇讲话《江山代有人才出》中表达的更加大胆:”对于长期研究的人 , 我认为不需要担负产粮食的直接责任 , 就去做基础理论研究 。 你既然爱科学 , 对未来充满好奇心 , 就沿着科学探索的道路走下去“ 。
他还表示 , “我们一定要开阔思想 , 多元化地构筑基础 , 避免单基因思维 , 也要允许偏执狂存在” 。
今年5月任正非的另一篇讲话“与系统工程领域科学家、专家会谈纪要”中 , 也有一句话格外引人瞩目:允许科学家“胡说八道” , 并呼吁在教育上允许一些“怪异”的学生成长 。
任正非不止一次表达过对乔布斯的欣赏 , 乔布斯被视为“完美主义偏执狂” , 正是他的这份偏执 , 缔造了辉煌的苹果时代 。
飞利浦实验室那些执着到近乎疯狂、个性各异的工程师最终成就了光刻巨人阿斯麦……
在华为同样有这样一位“怪异“少年:二十多年前 , 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一位从事算法研究的年轻小伙子 , 不喜与人来往 , 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 , 打打游戏 , 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 , 没有什么科研成果 , 但就是这位“怪异”天才 , 在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 , 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 , 逐步超越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