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产业|突围专有云,腾讯云的三张牌与三道坎( 二 )


当然,由于中国互联网科技在全球独树一帜,类似互联网银行这种形态天然就是专有云最好的市场,微众银行就采用了腾讯云的专有云服务。
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友商的行动又不算多,腾讯云跳出来大力拓展专有云,就在情理之中了。
况且,如果从腾讯C2B的大战略看,专有云能够服务的一般都是大型的政务机构、金融客户、制造业巨头,它们本身就是产业互联网赛道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客户。通过专有云开拓、服务好这些客户,等于在将产业赛道上最重要的部分率先完成,也由此,腾讯云内部称有2000人的研发团队在从事相关能力开发,如此投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杆案例、积木化产品、弹性服务:腾讯云专有云的三张牌
在公有云攻城略地的同时瞄准专有云,试图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契合腾讯总体战略发展要求,至少目前来看,腾讯云的这个构想背后已经通过过去的动作建立起三大支撑,有了基本的底气。
1、在行业更显著的“标杆效应”下,先做出了标杆
公有云与专有云最直接的不同,是产品是否经历过“大规模检验”。
在公有云平台上,大量企业客户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服务,长期而快速的迭代让云计算产品得以快速成熟,大规模检验等于让前人替后来者趟了雷,这有点类似于飞行安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过去几十年不断飞行、不断发生事故来完善一样。
而专有云针对单一政企组织定制化,显然就意味着没有“大规模检验”,没有人趟过雷也不可能有人来趟雷。
这时候,专有云的市场扩张会比其他云计算服务拥有更强烈的标杆效应——越是能够在大的政企组织做好的,就越能够得到信任,甚至只有先拿出几个好的案例,才能迈出合作的第一步。
而腾讯云特殊的发展过程,让它获得了这种标杆案例上的优势。
必须注意的是,腾讯云专有云的发展不是我们在云计算产业中常常看到的那种,先有一个业务方向然后分不同场景去拓展的过程,它的起源,与腾讯最早在技术上支持微众银行的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在内部团队服务微众银行建立金融数字化体系后,腾讯云将这种经验和能力泛化,在金融云领域扩张,形成了以金融云为主的专有云业务,到后来,金融云能力进一步泛化到众多场景,形成了今天渗透到多个领域的专有云业务。
这意味着,腾讯云专有云是从金融场景发展而来,而不是“金融是专有云的一个细分场景拓展”,其结果,是腾讯云专有云在金融领域有较深的积淀,最为典型是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在严苛的合规和安全等要求之下介入较深,此外还有与贵州银行等的合作。
加上广汽集团、永辉超市等,能够做到巨头的深度业务当中去,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向行业表明自己的产品经受了最严苛的检验,可以放心采用。
2、在定制化与标准化的冲突中,探索出了折中的方式
专有云需要定制,而各行业、各企业的业务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因此专有云的发展容易陷入到定制化与规模化发展的矛盾之中,这在很多To B产品或服务中都会经常遇到,只不过专有云因为产品和服务更复杂和深入,会更为明显。
现在,腾讯云专有云在产品层面解决了这个痛点问题,其做法,是通过积木化的产品能力构建快速适配不同的需求,具体的技术较为复杂,说白了,就是将各种能力尽可能细化,相互之间可以随意拆开、组合(专有名词叫做“解耦”),像堆积木做造型一样做出各种产品或服务。
这样做,也同时可以去匹配客户企业复杂的硬件基础。
以腾讯云专有云推出的各种产品版本为例,大数据版、AI版就是在共同的能力“积木”之上按不同侧重要求组合而成,这也导致腾讯云专有云在产品形态上没有按照业界通常的行业进行区分,而是以产品能力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