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海第一刀,砍向Shein( 四 )


不过 , 一位跨境电商人士告诉开菠萝财经 , Temu的获客成本远不止这个数字 , 而Shein的获客成本只有它的一半 , 其中60%都是自然流量 。
二是履约体系有待完善 。 Shein已于今年4月在美国落地了第一个DC(配送型中心)仓 , 未来2年将增至3个 。 Temu目前并未在海外建仓 , 在北美市场 , 其选择与极兔国际旗下的极兔旺宝进行合作 。
陈洁表示 , Temu现在相当于用户可以一键退货 , 这背后的履约成本非常高 , 甚至高过产品的补贴成本 。 不过 , 他提到 , 这是必经的过程 , 等到单量起来后 , 可以慢慢跟物流公司和仓库谈价格 。
ThirdBridge高临咨询的专家观察到 , 目前Temu卖家不需要承担海外物流费用 , 能有效降低平台售卖商品的价格 。 但这种商业模式无法长期持续 , Temu一旦将转移运费给商家会导致价格普遍上涨 。
三是品类还有精细化运营的空间 。 “Temu想做毛利更高的服饰 , 但服饰做得不太好 , 目前3C产品和家居产品卖得相对更好 。 ”一位供应商称 , 服装品类对供应商的要求更高 , 如果供应商拿去年的库存去卖 , 就算价格再低也难做起来 , 而Shein在服装品类已经建立较高的壁垒 。
除了Shein , Temu在北美市场还要面临Amazon、eBay和沃尔玛三大电商巨头的竞争 。 美国线下零售网络发达 , 目前线下零售巨头普遍都在打折 , 通用品类打低价策略 , 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
高临咨询专家也称 , 目前Temu的产品SKU和卖家量不足 , 且在售后服务和支付生态上存有差距 , 美国专利保护的法律风险和中美关系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 也加剧了Temu的发展难度 。 刚起步的Temu , 还需要时间的锤炼 。
四、结语:Temu和Shein , 难分胜负先找对标公司 , 再采用饱和式攻击和渠道红利把市场抢过来 , 从Temu的打法上能看到早期拼多多的影子 。
从生意模式本身而言 , Temu和Shein都是利用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去做两种不同的生意 , 不过 , 前者所代表的平台模式 , 其难度和价值 , 均要大于Shein的DTC模式 。
“相比而言 , DTC模式相对可控 , 天花板稍低 。 ”陈洁解释 , 再强的DTC , 也要面对其他新品牌的进场 , 而平台一旦形成 , 不是花钱就可以打败的 。 他认为 , Shein的转型思路是对的 , 只是结果还有待观察 。
据他总结 , 中国的出海生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OEM , 工厂给国外的品牌代工 , 这是最机械的劳动力出海;第二阶段是ODM , 不只是简单的代工生产 , 也需要替采购方解决设计和研发;再往下一步就是DTC , Shein就是这样的品牌;再之后就是Temu这样的平台出海 。
不过 , 黄岛主观察到 , 两家公司的野心不同 , 也决定了两者业务重心的不同 。
Shein的野心是成为全球快时尚产业的领导品牌 , 从过去跨境电商模式+广州服装产业带 , 转型成全球本地化+全渠道的模式 。 拼多多的核心还是在电商平台本身 , 服装品类只是拉新的切入口 , 不会只限于服装品类 。
因此 , Shein虽是自营品牌+平台模式的混合体 , 但专注于服装产业 , 根据不同市场的业态调整商业模式 , 例如 , 美国市场利润高 , 走的是自营OEM+ODM模式;巴西市场利润低、物流成本高 , 走的是第三方平台模式;在日本则做起了线下店 。
而拼多多的任务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 所以要做新业务、要抢地盘 , Temu目前在美国、非洲市场外 , 正筹备在加拿大开站 , 下一站或是西班牙 , 复制Shein是一条更快的路 , 但拼多多对Temu的预期 , 明显不是做“第二个Shein”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Mary、刘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