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旷视科技:千年建盏的溯源智能化背后,算法量产是解决AI算法落地的一大路径

作者|韦世玮
专访旷视科技:千年建盏的溯源智能化背后,算法量产是解决AI算法落地的一大路径】**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 据说始于神农时代的中国茶文化 , 至今已流淌了4700多年历史 , 随后在唐朝走向发展的黄金时代 , 在宋朝进入了茶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 。
与唐朝煎茶、元朝泡茶不同的是 , 宋朝流行的点茶不仅催生出了“斗茶之风” , 还让建盏风靡了千年 , 在茶案上独领风骚 。
何为建盏?顾名思义 , 就是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 , 发源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 凭借独一无二又绚丽神奇的斑纹 , 享有“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的美誉 , 上至皇族、下至平民无不喜爱 。 “兔毫连盏烹云液 , 能解红颜入醉乡 。 ”这正是宋徽宗在《宫词其七四》中对建盏的赞美 。
2011年 ,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并走进国际视野 , 引起世界收藏爱好者们的关注和热情 。 近年来 , 建盏相关企业从原来的12家猛增到7200多家 , 产值也从原来的100多万元发展到预计75亿元 , 品牌价值超160亿元 。
专访旷视科技:千年建盏的溯源智能化背后,算法量产是解决AI算法落地的一大路径
文章图片
建窑建盏
建盏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投资潜力背后 , 产业的隐秘角落也滋生了假冒仿制、以次充好等行业乱象 , 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良性发展 , 也影响着建盏产值的发展和品牌价值 。 然而过去的建盏鉴定主要依赖传承人的亲笔签名、拍照 , 或是提供产品防伪码等 , 这些方式不仅效率低 , 人力成本也高 , 难以解决行业乱象 。
直到2021年6月 , 建盏生态公司找到了旷视科技 , 提出了建盏识别和溯源的需求 。 通过借助“算法量产” , 旷视科技推出了首个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打造的建盏溯源系统 , 为每一只建盏赋予专属“电子身份证” , 实现了“一盏一图、一盏一码、图码结合” , 有效地解决仿造、伪造、以次充好等问题 。
实际上 , 旷视科技AI建盏溯源系统的研发之路并不轻松 。 从去年6月至今 , 旷视科技在开发这套系统过程中 , 主要面临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战?研发背后蕴含的“算法量产”理念又是什么?如何加速AI落地 , 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
为此 , 近日36氪等媒体与旷视科技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 在探究以上答案的同时 , 我们也看到了作为“AI四小龙”的旷视科技 , 是如何逐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有的 , 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落地路径 。
01、识别准确率超95% , 千年建盏溯源的挑战
最初接触到AI建盏溯源项目的旷视研究院团队并没有信心 , “因为我们认为 , 当人本身就难以判断盏之间的区别时 , 那AI大概率很难做到 , 并且行业也没有可借鉴的案例 。 ”旷视研究院算法研究员申远谈道 。 更重要的是 , 与其他瓷器相比 , 建盏釉面具备的金属光泽会有很强的反光 , 这对AI识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如何在这一堆“不可能”中找寻到一丝可能性 , 申远和同事们进行了许多探索性尝试 。 在这个过程中 , 旷视团队亲自采集了8500个建盏样本数据 , 并进行了初步验证 , 发现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 至此 , 旷视团队才第一次真正对AI建盏项目产生信心 。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
“过去我们接到类似的项目 , 往往需要研究员花费大量时间做实验设计 , 在过程中进行大量算法模型参数的调优 。 ”旷视研究院算法量产负责人周而进说 。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 旷视对AI生产模式进行了思考 , 希望能够将整个AI算法生产的过程进行标准化 , 从而降低算法生产的门槛 。 于是 , 旷视提出了“算法量产”理念 , 基于旷视Brain++和旷视天元训练框架 , 打造了一个能够适配算法量产的AI基础设施——算法生产平台AIS(AISer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