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征信被念“紧箍咒”

新金融洛书
直书新金融帝国的盛大与虚无
大数据征信被念“紧箍咒”
文章图片
来源|新金融洛书
作者|雷慢
1月11日 , 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利用个人信用信息对个人作出的画像、评价等业务”被纳入征信业务范畴 。
这意味着 , 监管正在给大数据征信戴上紧箍 。
2019年没有拿到个人征信牌照而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那8家机构 , 和一切以大数据做信贷征信、风控业务从此也要被纳入监管范围 。 这些公司 , 没有征信的命 , 但要服征信的管 。
回顾过去六年 , 以大数据征信之名 , 行征信业务之实 , 已经暴露出了许多乱象 。
01
2015年1月 , 央行预备开启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 , 一口气给8家机构试点资格 。
这月开始 ,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北京华道征信开始准备个人征信业务 。
4年后 , 8家无一不辜负了央行的期望 , 还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百行征信” , 拿下了第一张个人征信牌照 , 招安了8家试点企业 。 “百行征信”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起的 , 协会占股36% , 8家征信公司每家占股8% , 腾讯、芝麻信用一众公司个人征信业务被招安 , 当时官方原话是:
“作为百行征信的共同发起人和主要股东 , 不再单独从事个人征信业务 , 原有部分征信业务将剥离并入百行征信” 。
这8家公司的业务 , 后来被规制在“综合信用信息服务”框架内 , 但不得从事个人征信业务 。 其他业务可存续为数据服务公司 。
2019年三年来 , 百行征信业务风生水起;八家机构各谋出路 。 直到2021年1月 , 鹏元征信违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被罚近2000万元 , 暴露了他们的尴尬 。
这个月底 , 百行征信3年有效期将到期 。 上个月 , 央行批复了第二家个人征信公司筹建 , 这些动向意味着:
个人征信行业的一个周期结束了 , 另一个周期正在到来 。
大数据征信被念“紧箍咒”
文章图片
鹏元征信被罚
02
2016年 , 上线一年的芝麻信用因为将“我已阅读并同意协议条款”设定为默认同意 , 招致了舆论一致的鞭挞 。
事虽小 , 却能因小见大 。
2019年1月 , 央行不发个人征信牌照与8家机构 , 而是发给了百行征信 。 那时 , 决定8家机构成败的那些因素 , 如今仍在影响着市场 。
一、征信企业的独立性不达标 。 今天 , 8家信用机构的母公司有互联网信贷、理财业务 , 或高度关联 。 个人征信机构所需独立性原则 , 是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开展业务客观中立 。
个人征信的独立性在于两方面 , 一是业务独立性 , 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背后挂靠的母公司 , 都有高规模、活跃的理财、贷款业务 , 在数据和业务上难以保持独立 。 二是 , 股权的独立性 。 八家征信机构的股权都高度集中 。 非独立性征信业务容易造成严重的利益冲突 , 是一个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问题 。
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不力 , 芝麻信用的“默认同意”事件是其中标志性的一个例子 。 如今 , 沦为综合信用服务商的8家其中一些 , 仍以捆绑放贷平台卖征信报告给贷款人收取高额查询费为主要商业模式 。
三、信息孤岛没有解决 , 数据各自为政 。 个人征信机构的目标 , 应是改变市场多头借贷、数据和信息孤岛的问题 。 但实际情况中 , 大数据征信和这些综合信用服务商都是各自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