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腾讯网易挖坑,字节跳

腾讯|腾讯网易挖坑,字节跳

文章图片

腾讯|腾讯网易挖坑,字节跳

文章图片



音乐版权的大刀 , 终于伸向了字节 。
据不久前媒体报道 , 环球、索尼以及华纳唱片公司正向字节跳动施压 , 要求 TikTok 提高支付给它们的版权使用费 , 并进行广告分成 。
在字节之前 , YouTube已经遭到了三大唱片的抗议 , 直至今日 , YouTube还在因为版税过低、付费用户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受到唱片公司的督促 。

短视频平台使用了音乐内容 , 向版权方支付费用也无可厚非 。
只是tiktok并不是spotify那样纯音乐的内容平台 , 其音乐服务于视频的内容特性 , 也与YouTube上视频服务于音乐的内容特性不同 。
其不超过一分钟的视频时长 , 大概率也会是双方在版税计算方式上的一个博弈点 。
音乐营销战场从音乐流媒体转向短视频 , 唱片公司也随机而动 , 势头正劲的字节 , 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被掌控 。
惯出的天价版权
天价版权费 , 其实是在线音乐平台前几年内卷过剩制造的“泡沫” 。
2015年 , 国家整顿了盗版音乐市场后 , 被盗版音乐压得喘不过气的唱片公司迎来了自己的转机 。
QQ音乐 , 网易云等音乐平台开始向唱片公司购买音乐版权 , 现金更充裕的腾讯在这时拿下了华纳、索尼的大量独家版权 , 其它的音乐平台需要与腾讯达成转授权协议才能使用这些独家内容 。
腾讯由此尝到了掌握版权分发话语权带来的甜头 , 不甘被版权压制的网易也正在为下一次的版权争夺蓄力 , 这也为之后的天价版权埋下了伏笔 。
2017年 , 腾讯与环球的独家版权费用 , 由此前的三千万美元上涨到3.5亿美元 。 版权费用的上涨 , 除了音乐正版化带来的使用付费 , 更多的是音乐平台为了争夺独家版权而打起了价格战 。
为了获取更多的内容 , 这一时期的音乐平台不仅会预付给唱片公司一笔可观的保底费用 , 还会在收益超过保底费用时 , 主动向唱片公司进行分成 。
中小公司尚能衣食无忧 , 老牌唱片公司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
音乐平台间的版权争夺无形中抬高了版权溢价 , 版权费一路涨到数十亿美元 。 高昂的版权费虽然帮助音乐平台以独家的优势 , 获取了大量用户 , 却也让音乐平台的盈利之路越走越难 。
2018年 , 音乐平台再次被约谈 , 能够进行独家竞争的内容只剩1% , 相对于庞大的音乐曲库而言 , 1%的内容并不少 , 更何况是占据头部播放量的1% 。 版权竞争越演越烈 , 直至去年七月 , 独家版权被国家强制解除 , 天价版权才暂时告一段落 。
天价版权费已成为历史 , 但天价版权费的影响却还在 。
丁磊曾表示:“不仅是网易 , 包括华为、小米、oppo等需要购买音乐版权的公司 , 付出了超过合理价格两到三倍以上的成本 。 ”
即使没有溢价 , 位于产业上游的唱片公司依旧掌握着价格主导权 。 相比于从分散的音乐人中寻找合适的内容 , 选择唱片公司无疑效率更高 。 掌握着半数以上市场份额的唱片公司 , 是大厂购买音乐版权时绕不开的点 。
饱受天价版权之苦的虾米和网易早早开启了版权自建之路 。 虾米一开始就退出了版权之争 , 试图将散落在音乐人中的版权整合起来 , 形成合力对抗主流的三大版权 。
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 , 但虾米在版权对抗上的探索 ,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
而虾米的失败也印证了版权自制 , 无法在短期内帮助音乐平台摆脱对唱片公司的依赖 , 在自建的版权积累到一定量之前 , 音乐平台只能求助唱片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