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纳米芯片走到尽头?FinFET发明人胡正明:晶体管的未来前途无量

在晶体管发明75周年之际 , 我(编者注:胡正明 , 发明了FinFET晶体管的华人半导体专家)想回答两个问题:世界需要更好的晶体管吗?如果是这样 , 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我会争辩说 , 是的 , 我们将需要新的晶体管 , 而且我认为我们今天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它们会是什么样子的暗示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意愿和经济能力去制造它们 。
我相信晶体管现在是并将继续是应对全球变暖影响的关键 。气候变化可能会给社会、经济和个人带来巨变 , 因此需要能够赋予我们人类更大能力的工具 。
半导体可以像其他技术一样提高人类的能力 。根据定义 , 所有技术都可以提高人类的能力 。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 ,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限制使得数量级的改善值得怀疑 。基于晶体管的技术是一个独特的例外 , 原因如下:
1、随着晶体管的改进 , 它们使新的能力成为可能 , 例如计算和高速通信、互联网、智能手机、内存和存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 , 以及其他还没有人想到的东西 。
2、这些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 , 它们改变了所有技术、行业和科学 。
半导体技术的增长不像其他技术那样受到其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限制 。IC 使用相对少量的材料 。因此 , 它们变得越来越小 , 它们使用的材料越少 , 它们变得越快、越节能、越有能力 。
3、从理论上讲 , 信息处理所需的能量仍然可以减少到今天所需能量的千分之一以下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理论效率 , 但我们知道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千倍并不违反物理定律 。
相比之下 , 大多数其他技术(例如电机和照明)的能源效率已经达到其理论极限的 30% 到 80% 。
晶体管: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将如何继续改进晶体管技术在短期内是相对清楚的 , 但离今天越远 , 它就会变得越模糊 。在短期内 , 您可以通过查看最近的过去来瞥见晶体管的未来 。
从 1960 年到 2010 年左右 , 基本的平面 (2D) MOSFET 结构一直保持不变 , 直到进一步增加晶体管密度和降低器件功耗变得不可能 。
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早在十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 。我们在 1999 年报道了平面晶体管的后继者 FinFET 的发明 。
FinFET 作为第一个 3D MOSFET , 将扁平而宽的晶体管结构变为高而窄的晶体管结构 。好处是在更小的占地面积内获得更好的性能 , 就像在拥挤的城市中多层建筑相对于单层建筑的优势一样 。
FinFET 也就是所谓的薄体(thin-body)MOSFET , 这一概念继续指导新设备的开发 。它源于这样一种认识 , 即电流不会通过硅表面几纳米内的晶体管泄漏 , 因为那里的表面电势受到栅极电压的良好控制 。
FinFET 牢记这种薄体概念 。该器件的主体是垂直的硅鳍片 , 被氧化物绝缘体和栅极金属覆盖 , 在强栅极控制范围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硅 。FinFET 将漏电流降低了几个数量级 , 并降低了晶体管工作电压 。它还指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路径:进一步降低车身厚度 。
FinFET 的鳍片随着每个新的技术节点变得越来越薄和越来越高 。但这种进步现在变得难以维持 。因此业界正在采用一种新的 3D 薄体 CMOS 结构 , 称为环栅 (GAA) 。
在这种新结构上 , 一堆半导体带构成了薄体(a stack of ribbons of semiconductor make up the thin b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