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拆解阿里云:看懂云企业的尴尬( 二 )



数据来源:微软财报
抛开外界因素影响 , 阿里云自身的问题也正在显现出来 。 首先 , 基于云服务产品的数据隐私性 , 企业一旦和某个云服务厂商签订合同后 , 往往不会考虑随意更换云服务企业 。
来自北京的汪总对价值星球说 , 由于企业大量的数据存储在这些云服务厂商中 , 若是企业选择变更云服务厂商 , 数据迁移时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 万一出现问题 , 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
不仅仅如此 , 企业内部的员工已经习惯了使用一款软件 , 如果迁移势必要花费时间来学习和适应新的软件 , 这无形之中又会增加企业的内部成本 。
事实上 , 汪总话的背后 , 也对阿里云形成了一个终极灵魂拷问 , 即接下来阿里云想要恢复此前的高增长 , 到底是需要拿出什么样的软件和友商之间的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 进而能够从友商手中抢走更多的订单呢?
从技术层面来说 ,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这几大云厂商的底层技术高度同质化 , 这就导致他们提供给B端客户的服务产品趋同 。

数据来源:各大云服务厂商官网
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 , 虽然阿里云在底层技术能力和研发资金上有一定优势 , 但由于B端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 这就要求阿里云对市场有极高的洞察能力 , 必须要“以快打快”地推出更多差异化产品 , 这对企业内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
其次 , 由于国内IaaS产品高度同质化 , 厂商们为了留住客户 , 只能在价格上妥协 , 这就让阿里云的利润非常有限 。

图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显示 , 行业内IaaS的毛利率只在10%-15%之间 , 而 PaaS和SaaS毛利率分别为50%、70% 。

数据来源:各大公司财报
为增加自身利润 , 云厂商们往往选择提供“复合型产品” , 即通过IaaS+PaaS , IaaS+SaaS为客户提供服务 。 但随着PaaS层面Docker、K8S等容器技术的支持 , 如今PaaS和SaaS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IaaS 。 换句话说 , 云厂商们此前所依赖的“捆绑服务”逻辑也随之崩塌 。
当脱离捆绑后 , IaaS也越来越趋向于独立存在的状态 。 而此时决定IaaS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就变成了价格 。 阿里云为了能够保住自身的市场份额 , 自然也不敢大范围提价 。 但无法提价也意味着后续的研发成本无法均摊 , 这必然会影响到后续阿里云的利润表现 。
最后 , 一旦丢失某位大客户 , 云服务企业的业绩便会产生较大波动 。 比如 , 由于字节跳动的海外云服务合同转移 , 阿里在三季度的财报中明确表明 , 阿里云在互联网客户上的收入同比减少18% 。
在各种问题叠加下 , 对于如今阿里云的掌门人张建锋来说 , 迫切需要为阿里云找到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

新的增量如何找?
随着当下云服务的逐渐普及 , 各级政府、国企、央企也逐渐开始尝试并深入使用云服务 。 据IDC此前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显示 , 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21.47% 。

图源:IDC中国 , 2022
但在政务云市场上 , 阿里云想要迅速攻破并非易事 。 一方面 , 目前浪潮云已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分布式云体系 , 涵盖308个分布式云节点 , 基于统一的OpsCenter , 实现了持续性迭代升级;服务中国 245个省市政府、2万个政府部门 。
按照IDC的数据显示 , 2020年浪潮云在我国政务市场排名第一 。 同时 , 华为云、天翼云、新华三、紫光云也均是这一细分领域内的头部玩家阿里云要虎口夺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