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谁在主导这一轮家电业的低价乱战?

京东|谁在主导这一轮家电业的低价乱战?



年轻一代消费者 , 以及众多工薪阶层 , 如今对于高性价比家电的追求 , 让众多企业不分规模和实力大小 , 纷纷推出具有“价格亲和力”的产品 。 但是 , 让一些厂商没有想到的是 , 高性价比家电 , 却彻底沦为“超低价” , 让人搞不清楚:这些超低价产品 , 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是谁的责任?又有什么价值?
池栾||撰稿
今年双11大促期间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回复京东家电高管的邮件时 , 明确指出“不能夜郎自大 , 低价是京东基础性武器” ,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随着我们的3C家电业务的成功 , 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 , 以为掌握了定价权 , 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 , 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刘强东对于京东家电高管指出的“低价是京东基础性武器” , 如今也同样适用于天猫、拼多多、苏宁易购等零售平台 , 甚至还是重庆商社、武汉工贸、江西四平等一大批区域家电大卖场 。 对于长期以来习惯通过“赚差价”、“规模化冲量盈利”的家电零售商和批发商来说 , 手握低价产品的资源是商业竞争的“利器” , 更是“打压同行”的手段 。
在产品、品牌、营销等全面同质化的今天 , 各个家电零售商之间唯一的显性竞争差 , 就是产品的价格低或贵;而隐性竞争差 , 则是需要靠时间长期积累的服务口碑等 。 面对后者 , 前者无疑会成为很多家电零售商们最习惯也是最喜欢使用的手段 。 这也造成一个困扰家电产业发展和转型多年的局面:不管家电企业多么努力地寻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 加大单品的精品化和套系化升级 , 最终还要努力带动线下渠道经销商一起“推高卖精” , 最终到了电商等强势零售商的面前 , 一切转型的努力都被“推倒重来” , 一切经营和破局的关键又回到“产品价格低点、再低点”原点 。
正如多位家电业内人士所说 , “这几年家电市场经营的恶果已经越来越明显 , 就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 , 甚至低出了原材料的成本价 , 同时产品的质量也是越来越差 , 完全没有底线可言 , 最终大家都将矛头指向一些家电企业 , 实际上却是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为了用户流量 , 将所有产品价格都拉下水 , 从高端、中端、精品到低端 , 家电产品的价值体系被彻底摧毁” 。
虽然当前家电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 仍然是价格杠杆主导下的高性价比产品 , 占据绝对份额 , 同时一大批低价产品在市场上仍然处在“好卖”、“容易出货”的市场经营状态中 。 但是 , 今年以来家电市场上出现的这一轮低价产品 , 还是超出不少主流企业的预料 。 不只是价格低于“材料成本线” , 而且这种价格背后的家电厂商仍然有钱可赚 。 那么 , 这又是怎么实现的 , 又如何能保障产业的可持续运转?
毫无疑问 , 家电市场正在陷入这一轮因为企业之间“内卷式”竞争 , 引发的恶性价格乱战循环中 。 当产品的市场售价越来越低 , 用户对低价的欲望越来越强 , 最终唯一能够保证家电厂商可持续运营的底层逻辑 , 就是牺牲产品的质量、牺牲用户的体验、缩减研发服务等各环节的保障性投入 , 最终让家电产业陷入“被低价牵着鼻子走”的怪圈之中 , 谁也不去关心行业的未来 , 只关心眼前的利益 。
在家电圈看来 , 这一轮家电市场的低价恶战 , 既有电商等强势零售平台为了引流、为了竞争、为了抢市场订单的自身发展等“私利” , 也有一大批家电企业为了活下去、为了让公司经营可持续不得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小伎俩” , 还有来自第三方市场监管体系和手段不完善、处罚不严等问题 。 但 , 不管是谁的责任和问题 , 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 那就应该“迎难而上”直面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