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在冰冷的商业世界里,B站还将继续挣扎( 二 )


从短期看 , 考虑到B站还在开拓新业务 , 且陈睿重掌游戏部门 , 费用上的绝对值继续压缩的空间已经不大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B站后续的盈利能力提升 , 除了收入结构变化对综合成本的优化外 , 更多的还是要看收入扩大变现带来规模效应 。 但考虑到B站当下的变现效率 , 后续压力不小 。
无论是亏损绝对值还是亏损率 , B站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独特的存在 。 自由现金流净流出不少 , 虽然短期没有到急需融资的地步 , 但现金流改善的压力仍然存在 。
短期的数据好转与长期的不确定性并存的现实 , 也再次提醒着我们:B站依然“拧巴” 。
/ 02 /“拧巴”的B站
“有些社区 , 早期调性很好 , 但长到一定量又没突破 , 就开始疯狂打广告 , 买了一堆流量进来 , 因为无法很好地容纳 , 结果活生生地把自己撑死了 。 ”2016年 , 哔哩哔哩、知乎的一位早期投资人在复盘社区投资时这样说 。
在所有互联网社区平台里 , 哔哩哔哩无疑是最独特的那个 。 作为一个具备强社区属性的平台 , B站通过向内容平台的转型 ,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互联网社区做不大的魔咒 , 但也深陷其中 。 这体现在其商业化探索上 。
截至目前 , B站仍然没有找到一块能够大规模且稳定的变现方式 。 今年三季度 , B站的收入占比最大的是增值业务 , 占比38% , 广告和游戏业务分别占比24.18%和25.91% 。

营收结构过于分散 , 甚至没有占比超过50%的业务 , 这在月活过亿的互联网公司里并不常见 。 换句话说 , B站尚未形成成型的商业模式 。 这与早期的快手多少有些类似 。 2019年快手的收入80%都是来自于直播 。 经过两年时间的过去 , 到2021年广告业务才超越直播 , 成为快手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 占比超过50% 。
但显然 , B站仍然没有走到这一步 。 说好听点 , 这叫变现多元化 。 说难听点 , B站缺少商业化的“杀手锏” 。
一切商业化窘境的背后 , 是中视频尴尬的业务形态 。 与短视频平台相比 , 中视频制作成本更高 , 且平台广告库存空间有限 。 看似看起来用户使用时间很长 , 实际上留给平台方能介入进来夹带“私活”的机会很少 。 与长视频平台相比 , 中视频的内容又不足以让用户为之付费 。
随着用户规模增长 , B站的商业化问题愈发明显 , 甚至归结为:用户日益增长的优质内容需求和落后的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 简而言之 , 优质内容是需要成本的 , 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商业化体系支撑 , 只能通过亏损去弥补 。 这终究无法持续 。
事实上 , 类似的矛盾已经有所体现了 。 如今 , B站在内容供给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 从供给端来算 , 平均每个UP主每月只更新4个视频 , 一个月新产生的视频总量1500万视频 , 相当于每天视频供给50万 。 在需求端 , 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96分钟 , 按5分钟一个视频算 , 用户一天要看接近20个视频 。 目前9030万的日活用户对应着单日的内容消费需求是50亿 。 也就是说 , 目前B站的内容供给远低于用户需求 。
也正因为这一点 , 你能看到B站在商业化探索的过程中 , 不断向长视频和短视频靠拢 。 2020年以来 , B站开始在主站尝试Story Mode模式(类似短视频) 。 1Q22公司业绩会披露 , 目前Story Mode的视频VV量占大盘比例已经达到20% 。
Story Mode的价值不言而喻 , 能够在增加内容供给的同时 , 提升变现效率 。 不过投资人也不必对Story Mode有过高的期待 。
从其它社区类产品看 , 内置型短视频总体仍是辅助地位 。 B站也不会轻易更改内容结构 , 因为一旦内容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 B站的独特性将被消解 。 这恰恰是B站安身立命的根本 。 从此前公司高管电话会议里的表态看 , 公司更愿意将故事模式模式视作 , 公司生态扩张中的亮点 , 而非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