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开启新项目的词语,形容新项目好的词语

本报采访人员王玉成
昆山是苏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紧邻上海,连续16年位居中国县域经济第一,堪称“最强县级市” 。2020年昆山GDP将达到4250亿元,超过很多省会城市 。
然而,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 。昆山崛起和腾飞的历程是跌宕起伏的 。上世纪80年代,昆山曾是苏州所辖县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小六子” 。觉醒后的昆山试图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创办了一个自筹资金的开发区 。此后,昆山成功“反攻”,步步领先 。自2005年以来,成为中国“百强县”第一名,并已领先16年 。
开放成为昆山的转折点和最难忘的标签 。目前,昆山聚集了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8600多家企业,累计总投资超千亿美元 。昆山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却贡献了全国五千多的外资,创造了百分之二的进出口额 。
开放过程中,超前的布局、勇于行动、不断升级的内驱力,让昆山不断“逆袭”,在区域竞争中超越、取胜 。
由农转工,苏州“小六子”强势逆袭
高层建筑多,地铁半小时直达上海,甚至星巴克也有30多家门店 。你根本看不出它是一个县城 。
但是,谁能想到,上世纪90年代,外商来昆山考察时,当时连一条宽敞的柏油路都没有,农田是最常见的 。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昆山每年上缴全国商品粮约2亿公斤,农民温饱有余 。当地人形容农民的生活是“产量低、贡献大、收入好、生活好” 。
然而这种“有钱就安全”的心理,让昆山迅速被周边的兄弟县赶超 。当时苏南的乡镇工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苏南模式”的突然出现让这一地区的许多县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1983年,昆山的经济总量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在苏州排名垫底,是苏州下辖6个县的“小六子” 。
从痛苦的经历中学习后如何改变?昆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 。作为上海的第一站,离上海很近,公路铁路畅通,交通便利 。虹桥机场距离昆山仅40公里 。更重要的是,昆山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恰恰是上海的优势,昆山在劳动力、土地资源、农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弥补上海的不足 。如果双方能团结起来,那只是优势互补 。
此后,昆山选择走横向联合之路,“借船出海” 。
自1984年以来,开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被列入昆山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昆山喊出“要发展,靠上海”的口号,全面启动与上海的“洽谈合作”,邀请客商在昆山设立合资企业 。
同年,昆山首次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这也是江苏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名为“中国苏旺尼有限公司”的中日合资企业总投资150万美元,中日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 。
也是在这一年,昆山也做了一件大事 。在没有国家投资和优惠政策“加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在县城东侧划出3.75平方公里土地,开始建设新工业区 。这就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未来将成为昆山开放型经济最亮眼的名片 。
1985年,工业在昆山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主导地位确定,昆山经济发展方式成功由农业向工业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制造业基础 。
从零开始,昆山自费建立了开发区,德米特
">开放,让昆山从困顿到觉醒 。而昆山的开放型经济中,台资是最大的特色 。
昆山是远近闻名的“小台北”,30年来,有5300多家台企落户昆山,有10万台商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 。
昆山可谓因台资而兴、因台企而强,台企几乎亲历了昆山崛起的全程 。这座城市与台资互相成就、彼此融合,三十余年的“磨合”,也使得昆台情谊向着“成熟”阶段迈进 。
有数据显示,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50%、利用外资的60%,都来自于台资企业的贡献 。台资企业基本形成了光电显示、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完整产业链 。
昆山在招引台资企业的过程中还摸索了一条“昆山经验”,他们抓住台湾商人重人脉、喜群聚的特点,通过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以台引台”,“以商引商” 。
一批落户在昆山并尝到甜头的台资企业家主动做起招商义务推销员,常奔走于昆台之间,向台商推介昆山、带台商考察昆山,使昆山迅速成为台资企业的集聚区 。
自此昆山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便提出了“以商引商”策略,不断扩大外资“朋友圈” 。
如今已有10万台商来到昆山、融入昆山,这与昆山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适合创业和舒适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 。其中,被人提及最多的是,昆山有着最亮的金字招牌——“昆山服务” 。
在昆山,台胞子女可以和昆山本地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还有华东台商子女学校、开发区国际学校、星空幼儿园等一批台商投资的学校可以选择;全面采用台湾医院管理模式、并参照大陆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创立的综合医院,极大解决了台商的就医难题;在昆山的商业街,随处可见台湾的正宗小吃……
很多台商这样评价:“只要对台商台企发展有利,昆山就会穷尽所有,捕捉随时出现的机遇,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 可能’ 。”
如今,台资经济在昆山的发展已经走过三十余年 。在台湾电公会的调查评选中,昆山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榜首 。
内外资多面开花,新昆山蓄势待发
最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昆山这座外资高地也经历了严峻挑战,但最终依然交出了傲人答卷 。2020年昆山实际使用外资创下了五年来新高,这展示出昆山经济的强大韧性,也说明昆山绝非像外界想象中的仅有“一招王牌” 。
【形容开启新项目的词语,形容新项目好的词语】比如,2020年3月,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落户昆山,这是星巴克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一笔生产性投资 。
这杯咖啡并不简单,随着星巴克项目的落户,昆山的“咖啡王国”正在慢慢搭建,巨头企业迅速聚集 。昆山正力争成为亚太区咖啡生豆分拨、制造、交易、销售中心 。
昆山的“被选择”也再次验证,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资和加码的热土 。
除此之外,深耕昆山多年的外资企业,与昆山一同成长的同时,显然已经与昆山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
比如,“台资模式”在昆山的转型升级 。原本“游牧式”属性的台企,正在昆山转变为具有扎根性的“类本土企业”,同时,也实现了从代工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化、从高强度要素投入拉动到高能级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化 。
从2020年来看,昆山新批台资项目达198个,增资项目72个,同比增幅都在20%左右 。特殊形势下,台资不但没有“退场”,反而和昆山更显紧密 。
随着昆山外向型经济更加“枝繁叶茂”,德资、日资的深度“入局”也形成了“四面开花”的局面 。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个数据值得关注:过去五年,昆山外贸依存度下降了11.9个百分点 。
显然,在人们还在沉迷惊叹昆山财富之巨的同时,昆山一刻也没有停歇,正在慢慢褪去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形象,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正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高质量 。
一个更具爆发性、更有想象空间的新昆山正蓄势酝酿 。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