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采访人员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 , 我国“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近日发布 。 这批成果主要包括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首次获得全球磁场勘测图等 。
01
46.5nm极紫外成像仪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
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SUTRI)是国际首台基于多层膜窄带滤光技术的46.5nm太阳成像仪 , 用于探测50万度左右的太阳过渡区(太阳色球与日冕之间的层次) , 由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研制 。 自2022年8月30日载荷开机以来已经获取了超过1.6TB的探测数据 , 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太阳过渡区探测 。 这也是人类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在46.5nm波段拍摄太阳的完整图像 。 SUTRI拍摄的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过渡区网络组织、活动区冕环系统、日珥和暗条、冕洞等结构(如图2) , 这些结构的观测特征表明 , SUTRI拍摄的确实是从太阳低层大气往日冕过渡的结构 , 符合预期 。 SUTRI已探测到多个耀斑、喷流、日珥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如图3) , 表明其数据适合研究各种类型的太阳活动现象 。 此外 , SUTRI还发现活动区普遍存在50万度左右的、朝向太阳表面的物质流动 , 这些流动在太阳大气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 目前SUTRI一切功能正常 , 在轨测试和标定结束后 , SUTRI观测的科学数据将向国内外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同行全部开放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文章图片
图1“创新X”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文章图片
图2SUTRI在2022年9月29日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图(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文章图片
图3SUTRI在2022年9月23日观测到的一次太阳爆发事件(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02
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捕获到迄今为止最亮伽马暴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1时17分 , 与我国慧眼卫星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为GRB221009A) 。 根据HEBS的精确测量结果 , 该伽马暴比以往人类观测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还亮10倍以上 。 由于该伽马射线暴的亮度极高 , 国际上绝大部分探测设备均发生了严重的数据饱和丢失、脉冲堆积等仪器效应 , 难以获得精确测量结果 。 HEBS凭借创新的探测器设计以及新颖的高纬度观测模式设置 , 探测器经受住了高计数率的考验 , 获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变曲线 , 以及10千电子伏至5兆电子伏的宽能段能谱 。 HEBS极为宝贵的精确测量结果对于揭示伽马射线暴的起源和辐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EP探路者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于10月12日也成功对这一伽马射线暴开展了观测 , 探测到了伽马射线暴X射线余辉 。 这也是国际上首次用龙虾眼型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伽马射线暴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文章图片
图4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发现并精确测量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 , 打破多项纪录 。
03
国产量子磁力仪首次空间应用并获得全球磁场图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国产量子磁力仪(CPT)及伸展臂 , 可实现全球地磁矢量和标量高精度测量 。 2022年11月7日 , 多级套筒式无磁伸展臂顺利展开 , 将各传感器探头伸出约4.35米距离 , 处于伸展臂顶端的CPT原子/量子磁力仪探头、AMR磁阻磁力仪探头、NST星敏感器获取了有效探测数据 , 首次在轨验证了磁场矢量和姿态一体化同步探测技术 , 磁测量噪声峰峰值<0.1nT , 实现了国产量子磁力仪的首次空间验证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