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如今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如今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如今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如今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功能,如今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最近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可谓是又“火”了一把 。 一方面 , 电商平台的血氧计卖出了相当于平时好几倍的价格 , 甚至出现了抢购的局面 。 另一方面 , 对于一部分早就拥有各式智能手表、具备先进可穿戴健康传感器设备的朋友来说 , Ta们可能可能也因此庆幸自己过去无比正确的消费决定 。

由于常年关注消费电子领域 , 所以我们三易生活自己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向也很舍得“投资” 。 但为了以防万一 , 最近我们还是决定额外再选购一些功能全面、操作简单、续航足够长的智能手表 , 来为家人“保驾护航” 。

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 , 如今的智能手表行业虽然在芯片、电池(快充)、心率和血管健康监测算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但唯独有一个曾被视为“旗舰(智能手表)标配”的功能 , 却似乎不再受到厂商的重视 , 在产品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
这个功能的名字叫做ECG , 当然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心电图 。
众所周知 , 对于如今绝大多数的智能手表产品来说 , 它们都具备基于光学原理的心率计功能 。 也就是使用强光照射皮肤 , 以传感器侦测皮下血管的反光信号 , 由于心跳本身会导致血管有规律地收缩 , 所以经过分析后 , 光学心率计便能测定出心率数值来 。 而对于时下一些比较高端的智能手表来说 , 由于它们拥有更多数量的光学心率传感器、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 , 因此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率测量的准确性 , 甚至还能对诸如心率不齐、心动过速、血管不健康等风险进行主动的监测和提醒 。

但正如前文中所讲到的那样 , 由于智能手表上“心率计”测定的毕竟是透过皮肤、脂肪、肌肉组织的反光信号 , 所以使用者的胖瘦、佩戴姿势 , 甚至于环境光线的强烈与否 , 实际上都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
相比之下 , ECG(心电图)传感器的准确度就要靠谱很多了 , 因为它靠的是多个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电极 , 测量的也是流经心脏(肌肉)部分的生物电信号 。 这样一来 , ECG不仅可以测出心率 , 还可以测得心脏在扩张、收缩、泵血过程中更具体环节的心肌工作状态 , 所以它可以起到监测和发现心肌损伤的作用 。

而且智能手表上的ECG传感器除了体积较小、数量较少之外 , 在原理上与医院使用的正规多通道心电仪并无不同 , 因此这也使得它比起原理上就相对“取巧”的光学式心率计 , 要更令人觉得“靠谱” 。
那么 , 既然ECG心电图传感器这么好 , 为什么现在配备的智能手表产品却并不多 , 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 我们三易生活购买了一款某知名品牌的上代旗舰产品 。 它有着远超该品牌现款机型的做工、使用了钛合金的表壳和严肃复古的造型 , 最重要的是它还具备ECG心电图测量功能 , 而该品牌此后推出的所有新款智能手表产品 , 则均取消了这一功能 。

说实在的 , 这款智能手表给的使用感受还是不错的 。 但就在短短几天后 , 我们便意识到了ECG在智能手表上“式微”的原因 , 它确实太不实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