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扫地机器人风口正当时,玩家如何引领行业新“拐点”?( 三 )


如何实现更加智能化、全自动化的演进?背后则是对扫地机器人核心技术壁垒的突破。
目前,扫地机器人除了在功能更为丰富之外,更多的是,在导航、避障以及智能化层面进行突破。激光雷达、机器视觉、SLAM算法、AI算法等软硬件设施共同构成了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扫地机器人不同的功能,例如感知测距、构建周围环境地图、规划清扫路径。
就目前来看,导航算法上多数扫地机器人品牌是以选择LDS SLAM为基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会更为复杂,这个时候LDS SLAM无法发挥出更多优势。
相比LDS SLAM,VSLAM的定位精度相对较弱,但凭借纹理信息丰富性的优势,可以识别出内容上的不同,这就带来了场景分类上的优势,可以适用于摆放物多、环境复杂的居室场景,这也是扫地机器人玩家所突破的方向。
而在避障AI算法上,当下大多数玩家是通过用户数据的积累和机器的深度学习来提升算法准确率,但避障AI算法壁垒较高,现阶段仅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少数中高端品牌商掌握避障算法的自研能力。
对于扫地机器人来说,要想实现最好的避障效果,要借助图像识别障碍物后再判断运动轨迹,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机识别技术成为当下玩家发力的方向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懒人经济”的推进,未来扫地机器人或许会像洗衣机、洗碗机一样成为家庭的标配,但目前扫地机器人所存在的问题,将会是对工业4.0背景下相关产业链以及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变革的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