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朴素产品法(下)( 三 )


4)小结
以上仅是个人对于常见页面较为笼统的划分,并不能涵盖到所有类型,只是想表达出对于不同页面用户的注意点不同,过于简洁容易导致页面利用率不高,信息不完整,增多操作频次。为追求减少层级跳转而将大量内容一同堆砌,容易造成信息读取过载,降低用户阅读、业务处理效率。以用户预期行为为导向,不附带干扰信息。
2. 展示字段选择经常会遇到与对应业务相关联的字段内容很多,很难决定是否需要展示,出于“充分性”的角度考虑,最后都选择放上去。展示字段的选择同样需要遵从注意力法则,从业务目标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干系人的查看诉求,考量字段展示是否真正有效。
指标|朴素产品法(下)
文章插图
1)聚焦业务目标
从业务的角度,以价值态的形式说明各干系人希望通过该模块希望达到的业务目标,且这一目标得是具体、可衡量的,过于宏观泛化目标无法针对性有效实现,不要寄望于在同一模块中即可达成系列目标,同时附带太多内容容易导致模块业务价值得不到好的体现。
例如针对产品的销售分析,核心目的是分析出业务量大、收益高的产品,增大或减少相关产品投入量。
此时是否使用优惠券、是否使用账户余额等支付方式指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产品吸引力,侧面反映出产品是更吸引高黏性老客户还是拉新价格敏感的新客户,但这类型指标更侧重于运营层面的细化分析,引入的话会带来其他需要同时思考的内容,无法聚焦关注主体业务目标,更为有效是另起模块单独进行分析。
2)减少再思考转化
字段指标的选择拟定应当直观明了,契合用户的思路方式,减少需再思考转化的可能。例如对于合作渠道商活跃度分析中,未带客消费天数就会比最近一次带客消费更直观地衡量出不活跃渠道商的相对严重程度,呈现时数值会比日期更加直观,更理想的可指定排序指标。
区别于经典的RFM分析中的客户最近一次成交,基于客户层面的分析一般不会对不同客户间进行横向对比,选择日期更适合单个客户的分析,可以更直接地关联回顾营销活动事件。
3)减少同质性内容
部分常为空或存在常见值,常见值对结果判断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字段内容,可处理成通过条件筛选触发查看,或者待出现非常见值再展示该字段,减少同质信息的重复阅读。
例如对于合作渠道商业绩排名,排名基本会和商家角色存在较大关联,角色字段在该处就没有太大展示的必要,但还是需要考虑可通过角色触发筛选查询,不排除低级别角色产生高业绩的可能。
3. 数据指标选型数据指标能够最直观地衡量出用户行为和业务状况,核心在于需要能为用户行为产生直接指引,不是单纯的数据信息展示,同时需要避免关注数据项过多而导致无法掌握核心问题。
指标|朴素产品法(下)
文章插图
1)遵从循序渐进
初版数据指标尽量以监测统计及简单的二级运算为主,暂先不涉及复杂的计算逻辑,先确保数据项定义清晰,被业务所重视的,数据源取值准确,数据项维护完备等。
并非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获取解决方案,解决非结构性问题,数据指标更多只是辅助决策,最终的决定还是需要管理人员或负责人借助自己的智慧来处理,最终结果是多元因素综合影响的,前期基于暂不完整的问题处理决策角度,从有限、不确定性较高的数据信息即对结果做太多的分析定论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