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国开工与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的告示,一起上了热搜

|刘强东回国开工与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的告示,一起上了热搜

很多读者让我聊这两个热点 , 几乎是并列一二 , 一起上了热搜 。
一个是陪奶茶生完娃就急吼吼赶回国上工的东哥 , 另一个是关于以工代赈的一则告示 , 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 , 能组织当地闲散人员务工 , 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 。
拉郎配 , 做月老 , 把这俩消息强行拼凑在一起的大V很多 , 我就不掺和了 。
依我看 , 这俩消息有什么关联?没有关联 。
首先我们说那则告示 , 那则告示不是今年有 , 而是年年有 。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 这种通知每年都会下发 。 无非你不曾注意 。
你不要以为雇一拨人去挖坑 , 雇一拨人去填坑 , 是罗斯福发明的 , 不是 。
范仲淹玩剩下的 。
范仲淹在杭州的时候 , 遇到灾荒怎么办?组织划船比赛 , 自己带头 , 带着一群富人在湖上喝酒 , 搭棚子 , 举办各种宴会 , 欣赏比赛 。
他在做什么?在搞运动会还是在攀比?
不 , 他就是在挖坑填坑呀 。
他心里很清楚 , 富人有钱 , 穷人没钱 , 这会儿灾荒 。 你只有鼓动富人消费 , 去雇佣穷人 , 才能渡过难关 。
你看到了吧?古人其实很聪明的 。 而且仁宗把范仲淹的做法制度化 , 把他的试点推行开来 , 让其他太守在有需要的时候 , 也纷纷效仿 。
这比罗斯福的挖坑填坑有价值多了 , 这就是有组织的定向拉动一部分人消费 , 从而给另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 。
我以前聊过 , 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的 , 你比如司马迁 。
司马迁很早就写过预期管理 , 他说 , 老百姓是不可能靠教化的方式达到理想状态的 。
这就是所谓的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 , 所以要怎么样?要管理预期 , 要引导他们的消费需求 。
你看到了 , 管理预期 , 打这会儿起就出现了 。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 , 要在人们贪婪的时候恐惧 , 物价涨到极点 , 你就要卖出 , 视如粪土;要在人们恐惧的时候贪婪 , 物价跌到极点 , 你就要买入 , 视如珍宝 。
这么做是为了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成为首富吗?不 , 汉代人比巴菲特的视野开阔多了 。
这么做为什么?是为了平衡市场 。 今天 , 各国都是这么做的 , 这不就是凯恩斯玩的货币政策吗?
很多东西其实就摆在那里 , 就像我之前聊古人也懂得预期管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向下管理 , 而是向上管理 。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一件事存不存在 , 而在于它会不会上热搜 。
以工代赈的告示年年发 , 只是今年上了热搜 。
至于大强子回国 , 和告示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都没有 。
我知道 , 互联网上还有人讨论什么jack之类的 , 没有意义的 , 你没有抓住过重点 。
我经常说 , 我们绝大部分网友只是身体在21世纪 , 脑子还是留在了白鹿原上 , 你看着会玩手机了 , 其实思维模式根子上和白鹿原上的村民并无区别 。
我那天用白嘉轩的水田来比喻婚姻围绕什么的时候 , 其实已经给你揭示出古代的生产形态了 。
就是一个个夫妻构成的独立单元 , 家国一体就体现在这里 。 家就是最小的公司 , 夫妻就是最小的公司 , 这家公司的生产资料就是田 , 产品就是粮 。
整个社会围绕粮这种产品展开很有限的协作 。
所以在古代 , 在技术尚未突破的局限下 , 想要释放生产力非常容易 , 就是分田 。
佃户太多 , 自耕农太少了 , 生产积极性就下降了 , 大公司多了 , 小公司少了 , 积极性会下降 。
因为古代的大公司就是大田主 , 大田主多了 , 分配给佃户死工资 , 佃户就没有积极性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