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文章图片
2月25日 , 钛媒体App独家获悉 , Keep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 一旦上市 , Keep将成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
招股书显示 , 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 , 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3亿元、11.07亿元及11.59亿元;同期录得毛利分别为人民币2.73亿元、4.99亿元及4.94亿元 。
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文章图片
Keep此次募资将用于技术及产品创新、健身内容的创新与开发、营销及宣传等 。
过去两年来 , 受疫情影响 , 人们健身意愿激增 , 互联网健身平台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 重新回到资本市场视线之中 。 2020年以来 , 已有Keep、光猪圈、酷娱、咕咚、乐刻等多款互联网健身产品获得融资 。
2020年5月 , Keep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 , 仅仅半年之后 , 又收获3.6亿美元F轮融资 。 据钛媒体App统计 , 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 , Keep共完成八轮融资 , 累计融资金额达到6.3亿美元 。
冲刺IPO,Keep的商业故事如何讲?
文章图片
Keep融资历程 , 数据整理@钛媒体App
Keep八轮融资之后 , 上市传言就不绝于耳 , 这一次似乎下定了拥抱资本市场的决心 。
那么 , 即将成为国内互联网健身行业第一股的Keep , 业务表现究竟如何?对标美国健身巨头Peloton , Keep能向资本市场讲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故事?
Keep的生意经
Keep诞生于2014年 , 彼时国内仅有咕咚、悦跑圈、悦动圈等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健身产品 , 它们均以跑步起家 , 且还处于根基未稳的“萌新”阶段 , 如何切入一条细分健身赛道来实现弯道超车 , 就成为重中之重 。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 , Keep将免费健身课程搬到了平台上 , 吸引了一大批小白用户 , 随后又逐渐增加了涵盖减脂、增肌、塑形等训练内容的健身课程 , 通过内容优势积攒下不少人气 。
同时 , 为了吸引并留存用户 , Keep还打通了微博和通讯录功能 , 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发送运动心得、感受和体验的图片和文字 , 还可以通过好友排行榜进行PK 。
凭借“运动社交+免费健身课程”平台的定位 , Keep上线仅109天就收获了100万注册用户 , 而入选AppStore2015年度精选应用 , 则给其带来巨大声量 。 当时 , 在大中华区所有iPhone展示机上 , 都安装了Keep软件 , 许多人也因此注意到了这款健身软件 。
从本质上来说 , Keep还是以流量逻辑起家 , 一方面依靠优质的健身内容不断吸引小白用户注册 , 另一方面通过内容社区(社交)来加强用户黏性 , 这也代表了当时典型的互联网产品运营思维 。
一位商业观察者告诉钛媒体App , 运动健身App最难做的还是用户留存 , “不像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媒体 , 与用户天然具有强连接性 , 而大部分健身爱好者只有在健身时 , 才打开App来使用 , 使用习惯的鸿沟很难跨越 。 ”
商业采访人员李婧(化名)告诉钛媒体App , 自己断断续续使用Keep两年时间 , 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健身工具 。 “去年有一段时间想要瘦腿 , 就购买了Keep上的付费课程 , 跟着线上教练训练 , 达成目标之后也不怎么看它了 。 ”
由于上述情况的普遍性 , 从Keep数次产品迭代中 , 也看出其对于用户黏性的重视程度 。
2016年4月 , Keep更新了一个重磅级功能 , 面向全民提供跑步服务 。 彼时 , 市面上大量跑步App功能同质化 , 只停留在GPS定位、显示运动路线图、卡路里消耗等服务上 , 缺乏有效的产品激励机制来黏住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