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告别“元年”,播客进入“冷静期”( 二 )



相比而言 , 早已定格的海外市场更是“古井无波” , 虽然偶有收购消息传出 , 但金额大多不高 。 不同于2020年通过简单粗暴的收购和版权购买来扩大市场份额 , 如今播客平台间的竞争已转入了更深层次的博弈 。
纵观2021年海外市场的几笔主要收购 , 大都是通过对小团队、小公司的收购来对现有播客生态进行深化与完善 。 如Spotify 2021年收购的2家播客技术平台Podz、Wooshkaa便是对现有Megaphone播客广告服务的补充 , Amazon 2021年对播客货币化平台Art19的收购则是为了进行播客的托管与变现 。
随着行业环境趋于理性 , 新增播客节目的增速也开始放缓 。 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显示 , 2021年 , 中国内地播客增长6709档 , 相比于2020年的9120档增速放缓明显 。 而据行业数据网站Podcast Industry统计 , 苹果播客在2021年12月只增加了17000档节目 , 同比下降79.24% 。
当然 , 如今的中文播客市场也摆脱了一味“开疆拓土”的发展态势 , 转向于联动与品质中深度开发播客的商业价值 。 2021年 , 更多主流平台开始在车载、智能家居等领域进行收听终端的布局 , 播客中的品牌投放与推广量也在迅速增长 。

同时 , 市场对于播客节目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 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的创作者井喷带来的需求增长 , 使得不少主打播客人群的软硬件上市 。 比如2021年 , 日本专业广播音响设备品牌TASCAM接连发布了主要用于人声音频的制作TM-70动圈话筒、Mixcast 4一站式录音/混音播客工作站、播客编辑器软件Podcast Editor等 。
可见 , 在经历了急速扩张后 , 海内外播客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战略都更趋于稳步发展 , 从整个市场来看 , 播客已经进入了相对的“冷静期” 。
暗流涌动 , 播客迎来多元发展放眼全世界 , 播客已经度过了拼节目数量的阶段 。 虽然2021年中文播客节目的增长态势相对2020年有所放缓 , 但市场上专业化、精品化、粘度更多的播客节目却越来越多了 。
主打垂类的播客市场中 , 优秀的节目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加入 。 一方面 , 一些公司、机构玩家转向播客 , 推出了不少优质的品牌播客 。 通过对一些特定话题的深入挖掘 , 这些PGC内容方以专业度、视野及独家性的特质吸引垂类听众的同时 , 也达到了塑造品牌的效果 。 例如在喜剧播客领域 , 2021年便吸引了单立人、笑果、会说笑等喜剧厂牌入局 。
另一方面 , 播客平台为了打出差异化优势 , 甚至实现内容独家 , 纷纷选择与其他行业龙头、大V合作 , 推出了不少专业性极强且自带一定流量的播客节目 。 以播客公社为例 , 其在2021年便推出了《体育站着侃》、《特费神》、《呆萌刺猬》等 , 主题涉及竞技体育、时尚奢侈品、宠物等多个专业领域 。
随着播客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 , 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播客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 主流音频平台也推出了一些激励计划 。 海外如苹果于去年1月推出的播客推荐功能“Apple Podcasts Spotlight” , 还有Spotify于3月发起的新一轮“Sound Up”播客加速计划;国内则有TME旗下QQ音乐、酷我音乐以及酷我畅听发起的“第0期播客计划”、“声浪计划”等扶持计划 。
尽管如此 , 播客仍不是一桩好做的生意 。
长期以来 , 广告一直是播客的主要营收模式 。 在2020年618、双11期间 , 播客公社、JustPod等多家机构都参与了淘系平台的营销活动 , 比如天猫国际青年实验室联合音频品牌 JustPod 推出 8 集叙事播客内容「有点东西」 , 聚焦八个物品 , 讲述背后的文化脉络 。 此外 , 不少播客机构还会为品牌提供定制服务 , 通过品牌播客的营收来反哺原创播客 , 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扩大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