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文章图片


不久前 , 腾讯视频的用户又一次“喜迎会员价格上涨” , 甚至让腾讯视频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 。
4月9日 , 腾讯视频方面发布通知称 , 将于4月20日零点调整VIP和超级影视VIP会员价格 , 在其7类会员中最高的一档涨幅更是高达25% 。 简单来说 , 常规包月服务需花费30元 , 如果连续包月续费每个月的单价则为25元 , 年卡价格由253元涨至258元、连续包年由218涨至238元 。
但要知道的是 , 此前在去年4月的时候 , 腾讯视频就已经涨过一次价了 。



以价格最低的连续包月会员为例 ,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 用户在腾讯视频上的花费就从19元涨到了20元、然后再涨到25元 , 差不多相当于直接涨了30% 。 因此也难怪有网友在腾讯视频宣布涨价的消息下评论到 , “你调你的呗 , 反正自动续费我关了 , 不会再续费了” 。
【电子商务|腾讯视频一年涨价两次,其实都怪游戏开发者】


事实上 , 在腾讯视频此番涨价之前 , 爱奇艺、芒果TV、咪咕视频也都自去年年末开始相继提高了会员价格 。 但视频网站会员价格的上涨 , 其实早已成为了必然 。 早在2018年时 , 爱奇艺CEO龚宇就已表示 , “爱奇艺目前包月20元有些低了 , 从2011年到2018年的7年来 , 这个价格一直都没有变过” 。 此后 , 龚宇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爱奇艺的付费会员价格不合理、要涨价 。
当然 ,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 商品涨价并不鲜见 。 君不见 , 游戏行业约定俗成、且持续了数十年的3A游戏60美元定价 , 近年来也已经改变 , 更何况持续涨价才是现行模式下视频网站长期稳定运营的“秘籍” 。
一直以来 , 国内视频网站的变现模式几乎承袭了Netflix , 也就是买版权、做自制内容吸引观众 , 然后在用户身上收取付费增值服务 , 同时将流量进行广告变现 。 在底层逻辑上 , 视频网站的变现模式其实与社交平台是一样的 。 纵观爱奇艺与微博的财报会发现 , 两者的营收结构其实非常相似 , 但是放眼全球 , 视频网站与社交平台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却又是天壤之别 。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则是视频网站在运营成本上要比社交平台高出数个量级 , 前者不仅有互联网公司都要面对的带宽和服务器成本 , 更重要的是还有内容采购成本 。
视频网站作为PGC平台并不能依赖用户生产内容 , 而是需要专业团队出品的专业化内容 , 这就代表平台方不能将内容成本转嫁给用户 , 而是需要自己来承担 。 但问题是 , 近年来影视剧版权费用不断上涨 , 同时网络播放也成为了影视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变现渠道 , 并且影视剧的网播价格也从优酷、土豆时代的单集数千元 , 涨到了现在头部剧单集千万元 , 甚至演员片酬占了总投资一半的畸形状况 。



自从2015年爱奇艺在大热IP剧《盗墓笔记》上首次尝试差异化排播模式 , 即VIP会员可以抢先观看全集后 , 也成为了视频网站会员订阅的转折点 。 自此之后 , 国内视频网站就进入了独播大剧模式 , 用独播剧来拉新促活、并进行广告分销 。 最终在此次疫情到来前 , 从上游的影视行业到视频网站都形成了高投入、高采购价格的链条 , 在此期间为了降低成本 , 爱优腾其实也都在尝试自制内容 , 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借鉴Netflix模式精华的同时 , 也没有逃不开这一模式中的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