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 杨慎简介及生平事迹

杨慎(1488-1559)用修,初号月溪,又号升庵、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等,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 。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

杨慎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 杨慎简介及生平事迹

文章插图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杨慎 (1488-1559)用修,初号月溪,又号升庵、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等,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 。
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
世宗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的,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起,世宗宠信桂萼、张璁倡继统不继嗣之说,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 。
为此,杨廷和被迫辞官归里,杨慎一再上书辞职,不愿与张、桂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 。对此,刚愎自用的朱厚熜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 。
升庵“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 。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世宗更加震怒,竟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 。消息传出,群情激愤 。
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
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 。“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
升庵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
八年(1529年)其父死,获许归葬,自是或归蜀,或留戍所 。三十八年(1559)老于永昌卫 。穆宗隆庆初,赠光禄寺少卿,熹宗天启时追谥文宪,故称“杨文宪” 。
升庵在云南无法实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遂把仕途失意后的愤懑转化为动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写作和研究,并深入边地,游历考察,讲学授徒 。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滇士从者如云,使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学风大开 。升庵一生博学多闻,著述达四百余种 。《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 。
这些著述除文学、史学、哲学外,还有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民俗等方面 。他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和多种学科的学者 。
后人选辑为《升庵集》八十卷行世 。作诗2000多首,而《明诗别裁集》仅选升庵诗十五首,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作品选则更少提及其人其诗 。
如今,升庵先生的作品中,被人传诵的一首《临江仙》词几乎家喻户晓,这首词为升庵先生所著《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中的一节 。
先是被修订《三国演义》的毛宗岗选为全书的开篇,后为台湾女作家琼瑶引词句为小说的篇名《几度夕阳红》,更是借电视剧之力被广泛传唱 。
杨慎工书善画,为明中期的学者代表书家,其书艺之名为学博才雄之名所掩,加之先生半生流戍云南,其书迹已大多散亡,故明清以来对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鲜有专门的整理与研究 。
【杨慎一生经历及代表作品 杨慎简介及生平事迹】附录:《临江仙》(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