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谁创造的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

河图洛书是八卦易理之源 , 据说在远古伏羲时代 , 有一神奇的龙马背负着一张神秘的图 , 出现在孟水上 , 这就是河图 。在大禹治水时 , 又有一神龟背负着另一张神秘的图浮出洛水 , 这就是洛书 。伏羲由河图才创出八卦 , 大禹据洛书而制出九宫 。

河图洛书是谁创造的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

文章插图
文献上讲到河图 , 可以追溯到《尚书》和《论语》 , 而完整地讲到河图洛书 , 最早就是见于《周易·系辞》了 。《系辞》的这一段原文是:
是故天生神物 , 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 圣人效之;天垂象 , 见吉凶 , 圣人象之;河出图 , 洛出书 , 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 , 所以示也;系辞焉 , 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 , 所以断也 。
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天生神物 , 还有靠圣人来制定运用的法则;天地的变化 , 还要有圣人来效法;天垂示出象 , 呈现出吉凶 , 圣人就用它来模拟 。
黄河中出图 , 洛水中出书 , 圣人就依据它来制定规则 。因此 , 易有四象 , 目的是用以呈现给我们;系之以辞 , 目的是用以告知我们;定之以吉凶 , 目的是用来做判断 。
后人根据这一段文字当中的“河出图 , 洛出书”总结出河图洛书 , 其中把河出的图称作河图 , 把洛出的书称作洛书 。
那么 , 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竹书纪年》中说:“龙图出河 , 龟书出洛 , 赤文篆字 , 以授轩辕 。”这段文字透露出这样几个信息:一、河图洛书 , 一个出自河(也就是黄河) , 一个出自洛(也就是洛水) 。
【河图洛书是谁创造的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二、河图为龙之图 , 洛书为龟之书;三、“赤文篆字”应该分别对应了龙图和龟书 , 龙图为赤文 , 也就是红色的图 , 龟书是用篆字书写 , 可见河图洛书其实是一图一书 , 河图为图 , 洛书为书 。
四、河图洛书授给的是古代圣王黄帝 , 也就是说 , 河图洛书出于黄帝时代 。
由此可见 , 河图洛书本来是一图一书 , 但后来被普遍认作是不同的两幅图:一幅是十数图 , 一幅是九数图 。而九数更像是对龟背的描摹 。
元代吴澄《易纂言》说:“河图者 , 羲皇时 , 河出龙马 , 背之后毛 , 后一六 , 前三七 , 左三八 , 右四九 , 中五十 。以象旋毛星点 , 而谓之图 。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 , 以画卦生蓍 。
洛书者 , 禹治水时 , 洛出神龟 , 背之拆文 , 前九后一 , 左三右七 , 中五 , 前之右二 , 前之左四 , 后之右六 , 后之左八 。以其拆文如字画 , 而谓书 。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 , 以叙洪范之畴 。”
显然吴澄的《易纂言》与《竹书纪年》看法不同:首先 , 《易纂言》认为河图洛书出于不同时代 , 一个是伏羲时期 , 一个是大禹时期;其次 , 《易纂言》认为河图是图 , 洛书也是图 。
这种看法其实早在宋代已经定型 , 所以元代的吴澄如此认为毫不奇怪 。而且《易纂言》所言河图和洛书的数字排列形式 , 也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洛书相同 。
不过 , 他在这里说明河图洛书的载体 , 分别是龙马和神龟 , 而且都是后背上的图案 。
龟背像一个天生的九宫格 , 如果把龟背的分格约分为九个格 , 那么 , 按照九数洛书的数字排列填满九个格 , 就成了天然的九数洛书 , 这也许正是古人把龟背当中九数洛书载体的灵感源泉 。
由此可见 , 河图洛书应该是一个神话传说 , 图和书一个来自于黄河 , 一个来自于洛水 , 都是从河水里出来的从名字上理解 , 最初应该是河图是一幅图 , 洛书是一卷书 。
但到了宋代 , 有人画出了河图洛书 , 因此 , 在宋代以后 , 河图洛书都成了图 。其中一幅是根据九个数字画出的图 , 一个是根据十个数字画出的图 。
而两幅图的根据差不多都来自于《系辞》对天地之数的描述 。通常情况下 , 在朱熹之前 , 九数图被当作河图 , 十数图被当作洛书 。
但在朱熹之后 , 则二者颠倒 , 十数图被当作河图 , 九数图被当作洛书 , 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