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的种类及产地分布情况 小麦主产区在哪几个省

其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南方冬小麦一般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的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 。

我国小麦的种类及产地分布情况 小麦主产区在哪几个省

文章插图
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小麦的种类按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 1、冬小麦:
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 。一般按产区将其分为北方冬小麦和南方冬小麦两大类 。
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薄,含杂少,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好,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 。
其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
南方冬小麦一般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的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 。
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0%-25% 。
2、春小麦
指当年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小麦,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气候严寒的省区,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5%左右 。
此类小麦含有机杂质较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如北方冬小麦 。
根据冬小麦、春小麦的 皮色和粒质 的不同小麦又可分为以下6种:
白色硬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0%以上,硬质率达50%以上 。
白色软质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9%以上,软质率达50%以上 。
红色硬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以上,硬质率达50%以上 。
红色软质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以上,软质率达50%以上 。
混合硬质小麦: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硬质率达50%以上 。
混合软质小麦: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软质率达50%以上 。
小麦的分布 1.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
2.北部春麦区
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 。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
3.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 。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 。小麦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1%和4.4%,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 。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可达250-300公斤左右 。
4.新疆冬春麦区
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分别为全国的4.5%和3.8%左右 。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 。
5.青藏春麦冬麦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的0.5%,其中以春麦为主 。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 。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 。
6.北部冬麦区
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 。麦田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以上及5.7% 。小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左右 。
7.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 。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5%以上 。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 。
【我国小麦的种类及产地分布情况 小麦主产区在哪几个省】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2%及14%以上,亩产在全国最高,江苏中部亩产达250余公斤 。但亩产极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亩产仅50余公斤,为我国小麦最不适宜种植区 。
9.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 。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的12 %左右,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 。
10.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 。
麦田面积和总产只及全国的1.6%和0.8%(不包括台湾省),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且近年锐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