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物栖张磊:万物互联时代芯片+OS范式的机遇挑战|量子位·视点

视点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QbitAI万物互联时代如期而至 , 据艾瑞咨询测算 , 2025年将有超过150亿物端设备接入物联网 。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 IoT)正在、还将继续深入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物联网行业触及到了瓶颈 。 过去 , 以供应链驱动的第一代功能型物联网时代行将结束 , 未来 , 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物联网时代即将开启 。
目前物联网行业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又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基于这些思考 , 中科院计算所及产业化公司中科物栖已经在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等方面开展了创新工作 。
围绕人机物互联网的发展、底层技术及“芯片+OS”范式等内容中科物栖创始人兼CEO张磊博士在「量子位·视点」直播中分享了他的从业经验和观点 。
中科物栖张磊:万物互联时代芯片+OS范式的机遇挑战|量子位·视点
文章图片
以下根据分享内容进行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如有不严谨之处 , 敬请理解):
中科院计算所与“海云计算”中科物栖是中科院计算所孵化的企业 。
中科院计算所是在中国计算机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就举足轻重的地位 , 它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 , 之前是服务于很多国家的大战略 , 像制造两弹一星使用的计算机都是当时计算所造出来的 , 计算所还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 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 , 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 而后计算所进入了信息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
中科院计算所诞生了很多的应该是这个行业里比较知名的企业 , 这些也都是我们的兄弟企业 , 像联想、曙光、龙芯 , 还有寒武纪等等都是计算所的孵化的企业 。
那么中科物栖也是在整个计算所主线的业务上孵化的企业 , 这是工作大的来源或者背景 。 中科院于2012年启动信息技术先导专项 , “海计算”战略开始实施 , 这是中科院在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IT3.0研发方面的重大布局 。
中科物栖张磊:万物互联时代芯片+OS范式的机遇挑战|量子位·视点
文章图片
当时我们瞄准的是未来10年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挑战 。 当时我们判断 , 十年后 , 可能会有数百亿这样的智能终端设备 , 需要接入我们的互联网或者说整个信息空间里来 。 如果有这么大量的智能终端接到我们的信息空间 , 会对我们当时的所谓的云计算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
所以当时中科院就说我们要做所谓的“海计算” 。
什么叫“海计算”?它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数据都送到云上去 , 要在端上做一个预处理或者做一个过滤 , 就是好比我们地球上最广袤的是海洋 , 那么海洋的水蒸发到天上就变成了云 , 所以海计算跟云计算大概是这样一个对比 。 所以“海计算”和后来我们所谓的“边缘计算”这些概念是类似的 , 这是我们中科院在早在10年前对整个端侧的概念的主张 。
“端”+“网”之变:传统物联网重“网”轻“端”遇行业瓶颈我们做底层的计算 , 到底是做什么呢?技术底层的部分 , 包括芯片、系统、平台等 , 主要是为了做一件事 , 那就是建造一个信息生态 。 信息生态包括两部分:端(“流量”)+网(“道路”) 。
中科物栖张磊:万物互联时代芯片+OS范式的机遇挑战|量子位·视点
文章图片
打个比方 , 比如说咱们这个城市其实就是一个生态 , 这个城市里面有很多人又修了很多的路 , 这个路其实就相当于咱们信息生态里的网 , 因为它是用来做来做传输做通讯 , 做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数据搬运 , 不同的地方就是端;路修好了以后上面的跑车 , 这个车就是流量 。 一个生态它看起来是不是繁荣 , 首先都得有这个路 , 有了路以后 , 如果你没有流量的话 , 生态看起来是比较萧条的 。 所以既得有路又得有车 , 整个生态看起来才是比较繁荣的 。